首页 >> 民生风情

司改试点要更多一些问题意识计划

民生风情  2022-01-09 09:02 字号: 大 中 小

全面推进司法改革,让改革更加贴近司法自身的运行规律,勇于触碰既得利益和破解改革中的难题,并在试点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完善方案,这是改革试点过程中应有的立场。

自从中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等文件,并确定全国部分省份于2014年下半年先行进行包括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等四项内容在内的司法改革以来,目前全国已确定了三批试点省份。

如今,按照中央司法改革方案,各地已明确将探索建立省级以下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作为重要内容,在司法人员的任免上实行统一提名、分级任免,逐步建立来源广泛的法官、检察官遴选制度;而在财物管理方面,将市(区)县司法机关作为省(市)一级预算单位,纳入省(市)财政统一管理,以摆脱司法机关在经济上对基层地方财政的依赖。这样,就能较为有效地减少外部行政干扰,逐步提高司法机关及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办案和抗干扰的能力。

根据改革方案,法院、检察院将进一步推行主审法官、主办检察官制度,大幅度减少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对具体案件的拍板定案,科学设计和设定院长、检察长的权力边界,削弱司法活动中的行政化模式,确保办案法官、检察官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和承担方面的统一。

与此同时,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某些法院案多人少、机构人浮于事的状况,在司法人员总数不再增加的前提下,将行政人员的比例压缩至15%,也就是将80%以上的司法力量投入到一线办案上,并实行法官员额制,精减法官人数,畅通晋升渠道,提高法官收入待遇,逐步延长资深高级法官的工作年限,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司法一线办案人员的队伍稳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职业荣誉感,提升其依法履职的心。

也让笔者的写作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可以看到,目前各地业已公布的司法改革试点方案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不仅涉及体制、机制,会对原有的司法与地方关系产生影响,而且也将直接关涉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的工作调整及其切身利益。要认识到,改革的目的是使司法权的运行真正回归到符合司法规律的本位上来。

应当看到,探索建立省级以下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涉及现行法律制度的冲突与修改。比如,上海方案中已将区县司法机关的财政预算纳入市级财政管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司法与当地政府(行政)的关系,对改变行政权力对于司法的介入、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现在在操作层面上,对地方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的考察,地方党委相关部门依然参与,院长、检察长、庭长等的任命权力依然留在地方人大(即实行所谓联合考察、分级任免),那么,要彻底改变司法的地方化倾向,可能依然会面临一些现实障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顶层设计,甚至修改现行相关法律的方法,才能获得最终解决。

这次试点司法改革试图改变长期存在于法院体制内部的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 和错案分散、难以实际落实的问题。但在目前各级法院院长、副院长、专职审委会委员乃至庭长人员职数、行政级别不变的情况下,仅仅要求司法机关具有法官职称的领导干部(检察院亦同)参与个别案件的审理、担任审判长、主诉检察官,而他们更多的工作时间仍然配置在管理、监督以及工作协调等诸多行政性事务上,那么,要扭转他们对个案的影响或者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办案,同样面临不少困难。

此外,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不仅表现在具有相对较好的物质待遇上,同样应当体现在非因法定事由不被免职或轻易调离法官、检察官办案岗位,更不能像现在那样,可以将他们调任到其他党政机关的工作岗位上。必须经过制度再造,通过稳定的任职岗位和通畅的晋升晋级待遇,保证法官、检察官一线办案队伍的稳定,逐步减少司法机关中 领导干部 的官位职数,淡化 当官 意识。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刚正不阿、独立司法、依法办案。

一出差就闹肚子怎么办
孕期便秘怎么办
经常便秘吃什么药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