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抽象艺术在中国公积金

民生历史  2020-12-04 14:44 字号: 大 中 小

抽象艺术在中国

一、审美渊源 在以具象形式为主体的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都已忘记了抽象艺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抽象艺术曾是 为艺术而艺术 的极致,是艺术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张扬表现。从抽象艺术诞生之日起,艺术就可以不必试图再现和表现客观物质世界,转而营造与现实平行的主观精神世界,与现实 缠绕 和 交叉 的关系,变成了 平行 关系。回顾现代艺术发展史后,我们可以说,没有抽象艺术就没有观念艺术的独立性、自足性,抽象艺术的诞生为当代艺术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从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算起,西方抽象艺术的诞生已经超过一个世纪,而中国抽象艺术还非常年轻。古代中国没有抽象艺术,但中国传统艺术的许多门类里都有对抽象美的欣赏传统。那些欣赏抽象美的行为、心理和文字,在书法、戏曲、园林、家具等文化遗产之中普遍存在。古人所欣赏的书法笔画、太湖石、大理石等类似 抽象 形式的美感,基本上发源于道家哲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对林林总总的奇石情有独钟,这种审美取向也和道家 天人合一 、 道法自然 的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子《道德经》中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 大成若缺 、 大盈若冲 、 唯道集虚 等名言,可以充分证明道家对 空 、 无 、 虚 的推崇,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价值观,既为后世对非具象美感的欣赏提供了理论基础,也造就了汉民族文化传统中崇尚简约、概括、象征、隐喻的审美性格。 在唐代书法巅峰时代诞生的狂草,更是中华美学的异数。汉字的雏形甲骨文本来是象形文字,在这种以象形原则为基础而造就的文字体系中,居然能够演化出几乎丧失辨识度的书写方式,进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审美经典,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特例。 在历代文人所推崇的艺术标准中,对 不似 的议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南齐谢赫的 六法 之中, 气韵生动 排名第一,而 应物象形 排名第三。北宋文豪苏轼尝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元代巨匠倪瓒曾说: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更以 似与不似之间 作为风格自白。由于历代文人都贬斥过度的形似,于是中国的视觉艺术很早就放弃了对极端化写实技巧的刻意追求,转而寻觅表达方式上的 气 、 韵 和 意 ,进而 得意忘象 。 道家哲学和书法美学,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得以滥觞的心理基础和视觉根源,更是中国抽象艺术在当代国际艺坛的立身之本。

德阳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济源较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食管鳞癌治疗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