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个青铜匠世家的两代感恩情怀
民生评论 2020-07-04 16:08 字号: 大 中 小
一个青铜匠世家的两代感恩情怀,最大心愿就是把“感恩鼎”捐给国家
原标题:一个青铜匠世家的两代感恩情怀,最大心愿就是把“感恩鼎”捐给国家
大气的方鼎造型,精致流畅的龙纹,古朴典雅,庄重肃穆。青铜鼎正前部,阳文镌刻“感恩鼎”三个大字;背部440字铭文,传递出铸鼎人对党和新时代的感恩之情。此前报道→《一尊“感恩鼎” 两代匠人情 灵寿父子铸鼎感恩新时代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
昨日,在灵寿县中山青铜文化博物馆,“感恩鼎”受到游客的围观。这尊由灵寿县手工艺人、省级青铜器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英洁精心铸造的“感恩鼎”,历经三个多月完成后,被运到该馆展览。
游客在围观“感恩鼎”。适逢中秋节小长假,三天来,前来参观“感恩鼎”的游客达上千人。
1
两尊鼎与一个世家
从2006年到2019年,从“告别田赋鼎”到“感恩鼎”,跨越13年的两尊鼎,记录着灵寿县这个青铜匠世家的命运轨迹,也传递出农民、小企业主对党和国家新政由衷的感激之情。
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王三妮深有感触:“延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不用交了,国家还给粮食直补款,这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王三妮当时兴奋地告诉全家,他要铸鼎记录这个“大事件”。王三妮耗时一年多,动用了家里的几乎全部积蓄,最终铸成一尊通高99厘米的“告别田赋鼎”。两年后,这尊鼎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2019年,子承父业的王英洁,作为农民企业家、小微企业主,国家出台的系列减税降费新政深深触动了他。“‘减税降费’力度很大,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年收入10万元以内不用缴税了,这样算下来,每年能省好几万呢!”王英洁说,“减税降费”新政,让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都享受到了实惠,他真切体会到了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于是决定铸一尊“感恩鼎”,感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以一个农民和小企业主的身份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2
五代人与一座博物馆
“感恩鼎”通高201.9厘米,寓意2019年铸造;鼎足高70厘米,寓意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该鼎造型大气,纹理精美,一入驻便成为中山青铜文化博物馆的明星展品。而此前,博物馆的明星展品是“告别田赋鼎”的复制品——该鼎的真品于2006年由王英洁父亲王三妮铸成,2008年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直到可以转或停机。王三妮、王英洁父子身上,有着青铜匠人的质朴与敦厚。家传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到王英洁已是第五代,从最早的走街串巷卖烟袋锅、小香炉,到1999年注册成立灵寿县中山青铜工艺厂,王英洁家的青铜器已远销全国多个省市。2013年,他家的青铜制作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王英洁铸造“感恩鼎”的过程中,正逢石家庄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灵寿县举办。灵寿县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都城所在地,这里曾出土了大量的中山国青铜器。为此,大会召开前,灵寿县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青铜文化博物馆,用以展示青铜器的文化传承与特色技艺。
灵寿县青铜文化博物馆共有五个主题展区,分别为“告别田赋鼎”展示区(非遗展示区)、中山国青铜器展示区、夏商周青铜器展示区、民间青铜器收藏展示区、青铜器制作流程展示区,共展出青铜器300多件,其中半数以上为王英洁家铸造的仿品和私人收藏品。
青铜文化博物馆既展现了古中山国的灿烂文化,也记录了新时代的发展印迹。其中“告别田赋鼎”“感恩鼎”就以铭记的形式记载了告别田赋、减税降费两件大事,极具时代特色。
3
一声感恩与一世情怀
“告别田赋鼎”的原创者、73岁的王三妮,目前已出现了脑萎缩症状。在与的交流中,他使用最多的是肢体语言,比如看着新铸成的“感恩鼎”,憨笑着点点头。
“以前,我爸总是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感谢国家,这两年他的话越来越少了,但他的心意我们是知道的。”王英洁说,王三妮的心愿一如13年前铸“告别田赋鼎”那样,想要把“感恩鼎”献给国家,这是他作为一个农民、一个手工艺人对“感恩”二字最质朴的表达。
王英洁铸造“感恩鼎”的过程是坎坷而艰辛的。7月份青铜文化博物馆建馆,需要他提供大量展品,一边要保证“感恩鼎”在国庆节前完工,一边还要提供展品,他忙到几乎崩溃。有段时间他甚至想放弃铸鼎,但是想想自己的初衷,看看父亲的神情,实在放不下,最后硬扛了过来。
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青铜的文化与技艺,还有农民和手工艺人朴素的感恩情怀。在青铜文化博物馆,王英洁10岁的小女儿王芊霖已成为小小讲解员,只要有游客询问,她马上会站到鼎旁伸出右手:“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感恩鼎’,它是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而铸造的……这尊鼎不仅是对我国青铜器制作艺术的传承,还铭刻着全国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学者声音
听“鼎”
□赵新月
古籍云,鼎能自己走动,甚至能飞。鼎飞向哪里,哪里就定鼎江山,改朝换代。问题是,看上去“笨重”的鼎,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好好待着,而总要飞来飞去呢?
13年前,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我来问“鼎”;13年后的今天,王英洁铸“感恩鼎”,我来听“鼎”。
我屏住呼吸,站在“感恩鼎”旁细听。百代过客的跫音,从鼎中隐约传来。
我听见鼎飞翔的声音。大禹铸造的九鼎,从夏飞到商,又从商飞到周,一路呼呼生风;后来九鼎沉没于黄河,大鼎缄默,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我听见鼎中的沸腾。从黄帝最早铸鼎到今天,五千年间,鼎沸不息,有刀光剑影、龙吟虎啸,也有民康物阜、燕语莺声。
我听见鼎中传递的兴亡。古人说“鼎知吉凶存亡”,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我终于听明白了,用来烹煮的鼎,本意恰恰不在烹煮。它不盛鱼,不盛虾,不盛牛,不盛羊,不盛药,不盛酒,它真正要盛的只有一样东西——民心!
民心在哪里,鼎就会飞往哪里。古籍记载所谓“得九鼎者得天下”,其实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看王三妮和王英洁的鼎,猛然又是一惊。
古来铸鼎者、争鼎者,无论帝王,还是贵胄,无非是想宣告自己的“正统”;而王三妮和王英洁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是小微企业家,是“布衣”,父子两人从取消田赋、减税降费的切身感受出发铸鼎,只想饮水思源。
古代的鼎是统治阶级用来标榜自己符合民心的,今天王三妮和王英洁的鼎,本身就是民心。王三妮的鼎,盛的是亿万农民对取消田赋政策的感恩之心;王英洁的鼎,盛的是无数中小企业家和老百姓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感恩之情。
大禹铸九鼎,材质是九州之铜,象征集合民心。能集合民心者,才能江山永固。否则,“鼎”自己会飞到别处。
70年前,“鼎”从南京总统府飞到了北京天安门。
70年“鼎”定,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走进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共产党人的初心在鸣响,铮铮然,铿铿然。民心在回应,轰轰然,隆隆然。
“民心”和“初心”,在“感恩鼎”中共鸣!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 范文龙 刘勇峰 刘文静
蓓蓓 责编 卡卡
治疗手足癣有效的方法银屑病会传染吗
手足癣与湿疹的区别
-
-
老总话冰雪红松体育张雪松探索少年滑雪培训
【老总话冰雪】红松体育张雪松探索少年滑雪培训2022年北京冬...
2020-08-10 | 民生评论
-
-
苏炳添获伯明翰室内大奖赛男子米冠军图
苏炳添获伯明翰室内大奖赛男子米冠军(图)中国短跑名将苏炳...
2020-07-08 | 民生评论
-
-
何时买房最划算揭秘最佳买房时机八大原则搭配
何时买房最划算?揭秘最佳买房时机八大原则各地楼市频频传...
2020-06-07 | 民生评论
-
-
克洛普萨拉赫该拿英超MVP他表现不比丁丁搭配
克洛普:萨拉赫该拿英超MVP 他表现不比丁丁差克洛普:萨拉赫...
2020-05-30 | 民生评论
-
-
石家庄藁城身份证重号驾驶本难办
石家庄藁城:身份证重号 驾驶本难办 (记者 王向峰 报...
2019-07-15 | 民生评论
-
-
华为内部曝上亿元受贿窝案116名员工涉嫌
华为内部曝上亿元受贿窝案116名员工涉嫌腐败[ 未经华为官方...
2019-07-13 | 民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