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评论

无现金支付背后现需求监管要顺势而为

民生评论  2020-06-30 04:41 字号: 大 中 小

最近,所谓无现金支付引起各方极大反响。一些公司推出的无现金支付周无现金日无现金社会等概念和相应活动,据说已引来央行的约谈。

无现金支付其实并不是个新鲜概念,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大规模的无现金支付状态。截至2012年,丹麦84.2%的交易通过信用卡完成,而电子钱包支付也增长迅速。另外,从今年1月1日起,丹麦中央银行已经关闭其在丹麦境内所有的印钞部门,今后不再印刷和制作包括纸币和硬币在内的丹麦克朗现金。丹麦政府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就包括计划废除商店接受物理现金的法律规定,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将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全现金交易实际上也在减少。无现金支付越来越成为主流。

这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人类货币从最早的石子、贝壳开始,发展到今天的电子支付,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什么是最方便携带、最方便交易、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就必然会成为市场主流。纸币比金银更易携带和交易,但仍然存在很多不便利性,比如大金额现金仍然体积巨大而不便移交。因此,无现金的产生,使交易者摆脱了许多世俗的无理性烦恼,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消费和交易。

中国的无现金交易大规模铺展来的比较晚。这是因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较为落后,不要说大面积的农村和落后地区,在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商家和机构,都没有实现相关设施的普及,比如POS机。因此,现金支付仍然是交易的主流支付方式。然而,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潜力非常大。借着互联的东风,这块短板被补上了。通过的普及,移动支付成为无现金支付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弯道超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背后不是供给的强势,而是需求的饥渴。

在此前提下,无现金支付既是全球支付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市场正常需求。对于一些支付机构而言,它们和央行的银联或四大行的信用卡部一样,干得是无现金支付这个部分的活儿,但并不阻止其他人或机构使用现金旅客不能够直接将乘车人的信息输入到购票人的姓名栏中。而有关无现金支付就是拒绝人民币的说法实为误解,因为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电子化记账单位,两者虽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事实上,电子渠道的支付更易于被探查、追踪和记录,对于货币、财政各项管理更为方便。

当然,支付方式转变并非没有新的代价和问题。电子支付可能涉及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而电子支付平台可能涉及借机进行法规外金融创新,逃脱央行清算系统,逃脱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事实上形成混业经营,甚至自己进行非法衍生品和交易平台的建设等。但这些并不是无现金支付本身的错,也不能一味将推给企业,而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自身与时代接轨的意识,加强监管与创新平衡的新思路为2009年10月来最低。,增强自身市场治理能力,既顺应和赶上历史发展的趋势,又保证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牢牢把握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安全的底线。在新时代,必须要赶在时代前面,而不是将时代拉到自己后面。(作者是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出现阳痿后应该怎么治
便秘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药物治疗
宝宝拉肚子能吃水果吗
宝宝拉肚子能吃橙子吗
宝宝拉肚子水样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