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小说巡官逸事
民生风情 2020-08-10 19:02 字号: 大 中 小
摘要:从我记事起,巡官已不是“巡官”了,但村里人仍然叫他巡官,以至于我从上中学到参军,他还是村里人的巡官,至于他的真名,至今我不知道,问哥哥,他也不知道。特别是巡官去世后,他的真名更是无人查究了,但他的事,却像揭开盖子的老烧酒一样,醇香绵厚。 从我记事起,巡官已不是“巡官”了,但村里人仍然叫他巡官,以至于我从上中学到参军,他还是村里人的巡官,至于他的真名,至今我不知道,问哥哥,他也不知道。特别是巡官去世后,他的真名更是无人查究了,但他的事,却像揭开盖子的老烧酒一样,醇香绵厚。
一
上个世纪70年代,还是农村人民公社的时候,邻里乡亲间发生纠纷、弟兄分家、婆媳间争吵拌嘴、就连谁家的耕牛走失之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人们首先找巡官解决。其实巡官在村里只是个平头百姓,“巡官”只是民国末年他在天水做警察时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巡警。
巡官高个,浓眉大眼,四方脸盘,说话声音洪亮,特别是哈哈哈地一笑,二里地远都能听到。因为他有过当警察的阅历和办事公道的作风,乡里乡亲都信他,认他讲的理,认他断的事,所以他在村里很有威信。像谁家娶儿媳、发送老人的红白事,一定要请巡官来掌面子。巡官比当年的队长,大队支书都受人尊敬。巡官饭量大,而且喜饮酒,永远是娘舅亲威的主陪。在红白事上,只要有巡官作陪,保准客人吃饱喝足。有人说,巡官是“一斤不多,二斤刚好,三斤四斤仍然不倒”的主。他以过人的酒量,正直的人格和热情的心肠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
0多年前,巡官已是乡村的“人物”了。当然他的一举一动自然成了村里十字路口的焦点。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没事就爱到村里的十字路口听乡亲们的笑谈。听得的一些巡官的趣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巡官家在清水河是大户人家。因为家道好,父母就供给巡官从初小、完小读到了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吧)毕业,正好赶上天水专区警察署来招人,巡官就主动报名应招,因为身材高大,又有高小的文化,其结果当然是水到渠成。巡官要走马上任了,家里让巡官的大哥挑着行李送巡官到天水警察署报到。
当时没有公共汽车,送人运货全靠脚力(步行)。正是三伏天最热的日子,巡官大哥挑着一担行李汗流浃背地爬山越岭,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平坦的地方,大哥说休息会再赶路。巡官赶紧卸下肩头的行李,把郭县长家送给巡官的贺礼---暖水瓶递给大哥,然后寻找茶缸,谁知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大哥,误把暖水瓶当成了凉水罐,他拔掉瓶塞,仰头一倒,只觉口腔如遇烈火。随着一声惨叫,大哥抱头狼嚎,暖水瓶“咣当”一声摔在地上,银片四溅,热水四溢。
开水烫伤了大哥的口腔,吃不了任可东西,只能渴一点山泉水润润嗓子,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好不容易到了警察署,警察署对新来的警官及其亲属格外关照。先安排他们住到了警察署招待所,然后把二人带到澡堂,每人发给了一条新毛巾、一块洋臆子(肥皂),让他们好好洗洗澡。外面的勤务兵等了半个下午,也不见巡官哥儿俩出来,于是就大着胆子进了澡堂着个究竟:只见巡官哥俩赤身裸体地在澡堂“捉迷藏”。原来他们在澡堂的热水中泡了个把时辰,然后伸手去拿洋臆子,谁知那玩意竟然像鱼儿一样从手中逃脱,一头钻进了水池中,任哥儿俩怎么抓也抓不住。在一旁的勤务兵看后,急中生智,想开个玩笑,就很神秘地压低声音说:闭上眼睛,拿毛巾去抓,这东西怕羞。巡官哥俩一听,恍然大悟,立即行动,果然大获成功。为了感谢,当晚还请劳勤务兵吃了一碗兰州的牛肉面。从此巡官智抓洋臆子的故事,成了巡官队茶余饭后的笑料,自然成了后话。
巡官在巡官队走马上任,凭着人高马大的身材,凭着农村娃吃苦耐劳的性格,凭着朴实而机智的品性,很快得到了巡官队长的赏识,于是就时常带着巡官到家中做客。巡官队的队长姓刘,名一德,三十刚过,正值年轻有为之时。父亲刘秉武,五十刚过,在家闲居,曾做过县衙的捕快,身手很是了得,时常练些拳脚功夫强身健体。刘一德有个妹妹,叫玉娟,年方二八,在天水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她眉目清秀,落落大方,像个快乐的小鸟,放学回家后,总爱问东问西的,对巡官没有一点生疏感,觉得比亲哥哥还亲。
因为巡官队的工作,就是在街头路面维持社会秩序,与地痞流氓过招的事时常发生。为了胜任工作,巡官想拜刘秉武老伯为师武艺,又怕老人不答应,于是总有忐忑不安之状。谁知这事早被聪明的刘玉娟看在眼里,并事先做通了父亲的工作,单等巡官开口拜师了。
时间如过溪之驹,一转眼就到了中秋佳节,这天晚上,刘一德队长有意安排巡官与自己一同巡街后,带巡官到自己家过节。天水的中秋夜,比平时格外特别:微风夹着雨后的凉意,从沙沙作响的树梢吹过来,银盘似的月亮爬上远方的山峦,把娇洁的月光撒满大地。巡官从街边的水果滩上买了两斤苹果,再打了两斤伏羲老烧酒,随队长刘一德走进家门。也算是贺节,也算是过节。总得来说,一人在外,就是凑个热闹场面,蹭顿热火的饭菜,对单身汉来说是莫大的慰籍了。
席间,自然得到了刘玉娟的特别关照,也得到了刘一德队长的表扬,更得到了刘秉武老伯的认可,答应今后巡官指导学武事宜。浓浓的家庭气息温暖着身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家的氛围中,巡官自然多喝了几杯,竟然有点迷糊起来了。虽然他一再默默地提醒,自己绝对没事,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睡到了第二天大天亮。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玉娟使的鬼,但他也不去追究。
随着巡官与刘家人渐渐地熟悉,巡官就有事没事去刘家作客,特别是乘机学习几套刘秉武大伯的拳路,以便增长自己的才干。一转眼,三年过去了,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人变化。当时彭德怀率领的西北解放军已与二马(马步芳、马鸿魁)的部队在兰州交上火了。而此时,由于巡官的突出表现,巡官队准备推荐巡官做副队长,可第二天,巡官意外地向巡官队提交了辞呈,决定回家务农去,这个决定,不但让巡官队惊讶,更让刘家一家“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巡官说走就走,从此离开了天水巡官队这个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也离开了如亲人一般的刘家,回到了家乡清水河畔,老老实实地做起了种田汉。
解放前夕,虽然社会形势风云突变,但乡间僻壤,乡亲们对巡官的无故回乡比国家大事还关切。巡官的回乡自然引来了众说纷纭,有人说巡官因多吃多占犯了事,让巡官队开除了;有人说,巡官看上巡官队长的妹妹了,人家不存,让队长告到警察署了……总之,村庄的十字路口,又多了关于巡官的各种猜测的话题,但巡官既不去十字路口,也不以任何形式作解释,每天日出而作,出落而息,仿佛自己不曾离开过这方水土,别人说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一样。
二
解放后,农村闹土改的时候。因为巡官家中有几十亩地,他家自然被划成了地主。于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事,自然落到了巡官父母的身上。好在他父亲比较开明,对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全力支持与配合;他母亲信佛,与世无争,只要丈夫认定的事,她都全力支持。所以他们家也没有挨过多的斗,没有受过多的罪,只是把耕牛上交给了农会,把土地分给了贫农,把房子分给了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住。自家只留了两间旧瓦房,一间父母住,一间当厨房,并兼巡官的住处。当时,大哥早已分开过,一个妹妹也嫁了人。因为巡官是一介村民,无官无职,土改时也没有追究欺压乡亲的罪行。直到这时,村里的人们才明白了当初巡官为什么辞官回乡的原因了,但大家谁都不愿意挑明。因为巡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只做对乡亲有益的事,十多年找不出一件过错来。庄稼人最是凭良心讲天理的,既然人家这么有德行,自己也要讲良心不是。在以后的几次大的运动中,没有一个人挑过巡官的一根刺,所以巡官就成了“可以改造好的”黑五类子女。
平稳度过了土改期后,巡官的婚事自然摆上案头。但作为黑五类之女,婚嫁却成了一大难题。试想想,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谁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与地富反坏类人物为伍受牵连;同样是地富反坏类家的子女,还想着占贫下中农子女的光,减轻头上那顶泰山一样沉重的帽子,昴首挺胸地高唱:“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呢。
父母急着托人说媒,亲朋忙着四下打听,巡官却像没事一样,仍然积极投身于土地大生产运动之中,时间一晃,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最后,还是在好心人的撮和下,才与一名守活寡的汪姓妇女成了家。
巡官娶了汪姓妇女做老婆,自然成了村十字路口人们热议的话题。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汪姓妇女,其名汪酸杏,是清水河畔汪家寺人,与清水河村有五里地。传说其母亲生下她后,她长哭不息,而且吃药、嚷灸通通无效。有一日,种地的父亲从田间回到家,看着闺女这样哭泣,无计可施;顺手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把酸杏递给老婆,自已挑了一颗咬了一半,然后将另一半送到大哭孩子的嘴边,谁知孩子嘴一粘酸杏,立即停住了哭声,这一发现让他们全家惊讶,此后百试不爽,于是就给孩子起名酸杏。
酸杏长得不但身段周正,而且漂亮机灵,除性格刚烈外,说话办事很有主见。她七岁就学得一手好女工,十二岁跟父亲下地干活。十六岁那年,为了给患唠病的母亲治病,嫁给了清水河村冯老爷做二房,婚后生得一女,活泼可爱,冯老爷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随着全国解放,土改风潮刮到了清水河畔。冯老爷家成了重点批斗的对象,除打土豪分田地外,还强行将酸杏与冯老爷分开,酸杏只得带着5岁的女儿宝贞回娘家与父亲相依为命,其时母亲已去世。农会给汪家分了三亩地,一头牛,在外人看来酸杏父女过上了红火日子,可酸杏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楚,特别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常常看着身边的宝贞暗自落泪。
后经好心人从中说合,巡官用两斗米作聘礼,将酸杏与宝贞一块带回了家。婚后生活算不上热烈,但活泼可爱的女儿,也给这个多日见不到一点生机的农家小院增添了几份欢喜。
好景不长,到60年前后,连续三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天灾人祸。酸杏父亲、巡官母亲因饥饿而相继去世。再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狂热风暴刮到了清水河畔,巡官一家人的命运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头浪尖。
先是巡官的父亲因为土改时被定为地主而遭到批斗,成了名副其实的“黑五类”,继而又因为巡官曾经为国民党干过事,戴上了“国民党安插在清水河的最危险的特务”的帽子被揪出来交待罪行。看着丈夫白天在民兵的看押下干最重最脏的活,晚上又到大队部挨批斗、遭游街;酸杏看在眼里,疼到心里,几次到大队去讲理,都被无理地赶了出来;最后又以“地主婆娘,身上一样有流毒”而受到了批斗。性子刚烈的酸杏一气之下,撞死在了大队部的“忠”字墙壁之下。
草草掩埋了妻子后,除挨批斗、接受教育改造外,巡官一边照顾着年老的父亲,一边拉扯年幼的宝贞。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大革命的风头也渐渐减弱了,巡官一家又回到了昔日的生活,只是做人处处格外谨慎小心,生活处处格外低调罢了。
在文革的岁月中,宝贞因为是特务的继女,当然被剥夺了上学的机会。巡官就利用自己高小的文化水平,教女儿学文化。他就把《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用毛笔写在麻纸(一种当地用麦草自制的,纸质粗糙的纸张)上当教材。每天抽空教宝贞认字,教宝贞练习毛笔字成了巡官在现实生活重压下放松自己的另一种消遣方式。当然,聪明女儿的非凡表现给了巡官生活的又一动力和向往。
寒来暑往,冬去春归。不知不觉中,宝贞已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那三月桃花般的脸庞,那机智传神的眼睛,那杨柳依风的身段,那出口成章的文采,成了清水河畔多少后生心仪的人选,常常迷得后生们神魂颠倒。宝贞自知自己的身世,从不与他们搭讪,最多就是礼貌性地低头笑笑而罢。所有这些,都逃不过张媒婆的法眼,可当媒婆向年少后生的家长提亲时,得到了几乎雷同的答复:“咱再头大,也不敢与特务沾亲带故不是!”于是宝贞成了清水河畔少年心中的女神,只可远观而不敢近亲罢了……
三
一场春雪,从元宵节陆陆续续地下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报纸、广播上说这是百年不遇的雪灾,可年老人却说,这是千年难逢的大好事:瑞雪兆丰年嘛,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尤为如此。
二月二刚过,天气放晴,太阳像个暖炉,高高地挂在天空,把暖暖的热情一咕碌地撒下来。虽然农谚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之说,但此时,清水河畔的山川大地,还浸沉在白雪恺恺的诗情画意之中,就是生产队长急得嘴上起泡泡,也无济于事。有人说:“雪不消化,就是再有日能的想法,也是白搭。”
这天中午,村里的男人们手里拿着夹了“常黄菜”(庄稼人用大白菜淹制的一种下饭菜)的高梁面发糕,正在村十字路口拉开了闲扯的大幕。
忽然,在暖暖的太阳下,一位妇女从泥泞的乡间路上,缓慢地向这边走来。闲扯的乡亲自然打住了无由的话题,齐刷刷地把目光射向了陌生的来人。只见她四十岁左右的样子,裹着一条灰色暗红格的头巾,穿着一身深蓝色平洋布的棉衣,步履蹒跚地走到一家人门前去敲门。
共 619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着乡土气息和民间风味的传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巡官,无名无姓,就因为他在解放前当过巡警,人们都叫他巡官;他为人朴实厚道,好善乐施,被当时的警官队长的妹妹看中了,可是由于上个世纪的政治挂帅,大户出身而又当过旧政府的巡官的他成了专政的对象,也是因为他好善乐施为人厚道深得乡亲们的信赖儿免去了不少批斗,少受了不着罪。巡官不愿意在警官队升官而毅然解甲归田,也是由于他热爱自己出生的那块土地,然而文革期间仍然被视为“黑五类”和“国民党的特务”没有逃过一劫,批斗游街中,他娶的那个生性刚烈的寡妇老婆一头撞死在大队部的“忠”字墙上。若干年后,已经生活平静了的巡官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偶尔遇到了一个讨饭婆刘娟。当他用自己婷婷清秀的女儿招刘娟的儿子做上门女婿以后,自己心里的秘密才解开,原来这个讨饭婆正是当年他当巡官时候那位刘队长的妹妹刘艳娟(正是巡官的初恋),于是乎已经走过中年的巡官与这位初恋结为连理。两位老人成了夫妻,两位老人的子女也成了夫妻,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是不多的,这是中国农村的奇缘。也是上个世纪中国的政治因素导致的有这样一个奇缘而组成的家庭。也许,像这样的事在我国农村真的不少,不过只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一段佳话以后就永远不会为人所知,也只有“天山鹰”独具慧眼,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打捞素材,把它编织起来,成为一篇带有民间人情味的有色彩的文学作品。真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想,在清水河畔的那个村庄的十字路口,这样的故事一定还在民间传说着。小说语言朴素自然,叙事条理清楚,人物形象很有生活的气息,读来感到很贴近生活,很有真实感,读者会感觉到故小说里的奇闻异事在身边。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苏庸平【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6:47:07 发生在巡官身上的事,不是奇闻野史奇闻,因为它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民间传说的色彩,也让人感觉在中国旧社会乃至上个世纪的农村,这样的奇闻异事就在乡村里流传着!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楼文友: 15:42:25 苏老师阅读得仔细,编者按写得认真生动,让我十分感动!遥祝老师新年如意多,幸福连连来。
2楼文友: 20:06:16 阅美文大饱眼福,赏美文见其文就见其人。向相隔万水千山的作者问好,宏声拜读了老师佳作。感谢大型文学站使我们相识,祝福老师万事如意,美文飘香粉丝万万千。握手。
回复2楼文友: 10:12:29 谢谢老师的关注与点评。海若比邻、有空多交流!问好!
藤黄健骨丸淮北妇科医院藤黄健骨丸-
-
首站告捷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抵达河内
首站告捷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抵达河内2017中国-东盟拉力...
2020-08-08 | 民生风情
-
-
北境之主送走先发小前3换174之人值这个搭配
北境之主送走先发小前3换1 7+4之人值这个价?卡罗尔被送走北京...
2020-05-30 | 民生风情
-
-
孙杨为何又在镜头前痛哭张琳憋着不出问题才搭配
孙杨为何又在镜头前痛哭?张琳:憋着不出问题才怪孙杨抱着痛...
2020-05-29 | 民生风情
-
-
平湖市成立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中心
平湖市成立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中心为着力深化新时代社会组织...
2019-12-17 | 民生风情
-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
2019-12-17 | 民生风情
-
-
区环保局开展重点企业环保大排查工作
区环保局开展重点企业环保大排查工作为确保春节期间我区环...
2019-07-16 | 民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