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风情

安源区

民生风情  2020-01-16 10:56 字号: 大 中 小

安源区: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纪实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社会方面的任务,安源区按照“第一年抓基础筑框架,第二年抓完善练内功,第三年抓提高上水平,第四年抓巩固树形象、第五年抓长效保恒久”的工作思路,在托底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以实行行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2015年以来,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优秀县区;民政部政务发布登载该区许世国“最美基层民政人”事迹;陈阳同志获评“最美萍乡人”……一串串扎实的脚印见证了安源区社会救助系统的嬗变,一滴滴辛勤的汗水透视着安源社救人的执著。近年来,安源区借力巡察利剑,倒逼“数字民政”进程,规范化管理成为常态,“看规程、走核对”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 安源社会救助模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社会救助管理比任何时候更接近阳光公平目标。

变化一:借力巡察利剑,变“独角戏”为“合奏曲”

充分掌握社会救助舆情动态,运用“大数据”分析,重视群众满意度指数,与区纪委等部门联动,实施在救对象类别管理,安源社助人找准了发力方向。敢于对不正之风亮剑,敢于对不公之事碰硬,是安源社会救助人最大的硬气。

碰硬财政供养人员。2016年接受群众举报、自查、区纪委巡察、中央审计署专项审计移送的问题线索,该区对财政供养人员及其家属违规享受低保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以区纪委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首次借鉴纪委办案程序与方式,对涉及的185名财政供养人员进行针对性问题查处。经过台账比对、信息核实、专案调查等阶段,形成调查笔录185份,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汇总

,对审计要求整改的185名财政供养人员享受低保情况做出相应处理,95人取消低保,收缴违规资金38万余元。专项整治期间新增低保对象246户496人,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碰硬村(社区)干部。在2017年的重点核查工作中,该区果断地确定村(社区)为集中整治的重点部位,滥用职权、优亲厚友、与民争利等为重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专题专查。采取数据采集、台账比对、追究三个阶段,对采集到的全区 115 个村(社区)645名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4000余人的身份信息与在保低保户进行信息比对,最终取消 26人低保,相关线索移送区纪委。敢于动真格,敢于从从事低保工作的人入手问责的举措,赢得了群众高度赞誉。碰硬特定对象。近两年,该区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群体保”、“人情保”、“错保”问题和推行“阳光低保”为重点,持续开展进一步提升低保管理水平专项活动,对拥有私家车辆、已退休并领取退休金、用住房公积金购买商品房等10类人员和现象进行重点核查。通过实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共取消不符合标准的低保对象2000余人。

数据看变化,安源社会救助管理不再彷徨。

变化二:注重操作规程,变“五线谱”为“简谱”

注重操作规程,完善社会救助程序,结合全省要求,细化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操作规程,全面推行城乡低保“申报制”,建立备案制度,严格公示制,管理置身阳光下,行为置于监督中是安源社救助人最足的底气。

实施低保“申报制”。提前试点“申报制”,严格按照低保操作规程开展审核审批工作,及时有效地杜绝了村(社区)低保方面的“微腐败”和不作为现象。后埠街规范了“现场评议、形成结论、签字确认”的评议程序。申请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由群众说了算,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高坑镇强化城乡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将全镇低保家庭分为“常补”和“非常补”两大类,按照不同对象,采取一年一核查,随机核查的方式,实行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该镇将公示工作作为低保工作检查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低保长期公示制度,主动公布区、镇监督。为将低保工作接受大众监督,该镇还积极尝试城乡低保家庭挂牌方式,有效地阻断骗保等行为。推行备案制度。全区12个社会救助窗口、54名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分别签署诚信承诺书,以明确守法、守信、自律等方面的自我约束和应承担的。窗口等机构承诺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到人、接受监督等内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承诺服务优质、照章办事、严守时限、廉洁自律等内容。区、镇街(管委会)、村(社区)三级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实行备案,凡是有近亲属申报城乡低保,严格核对申报人的条件,谨慎给予审核审批,以确保公平,消除社会误解。严格公示制度。在各办事窗口、村(社区)公示栏等渠道公布监督,接受社会监督等传统公示方式的基础上,7月,该区率先在全市创新推出民生资金监管服务平台,目前公示内容共有3项16477条,这一举措作为创新案例得到深入推广。与此同时,该区还将城乡低保在保对象信息报送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平台予以公示。

程序看变化,安源社会救助过程不再茫然。

变化三:坚持经济核对,转“变奏曲”为“固定调”

全力推进“数字民政”进程,启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在核对的基础上,杜绝标准不一,公平地实施各类救助手段是安源社救人最强的锐气。

建机构。该区于2010年5月成立县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核对中心与社会救助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工作中由区民政局牵头,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召开联席会议,邀请人保、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参加,协调解决核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规定工商、国税、地税、金融等相关部门须积极配合开展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按职能划分无偿向民政部门提供入保和在保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确保入保和在保对象核定准确。常走访。该区在发起协查请求前,确保三个到位,即专项救助单位的委托书和人员信息到位、向金融系统单位的承诺书到位、申请人家庭的诚信承诺书和授权书到位。针对核对工作中客观反映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数据,按部门职能整理归纳,逐一走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详细了解各单位的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摸底,避免了核对工作的盲目性。重运用。今年以来运用核对平台完成协查8532户24647人次,生成核对报告8532户次,核对平台使用率达100%。“数字民政”数据录入25216 人次,完成录入率100%。据统计,截至 9月,通过入户调查、信息比对等形式共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 2851 人,补充新增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631人。核对机制建立后,数据客观、真实,救助对象容易接受,极大地减少了“骗保”等现象,使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成为常态。

举措看变化,安源社会救助工作不再混乱。

套路更简单,功力更深厚,剑法更犀利,画面更和谐,安源社救人默默耕耘,按照党的十九大勾勒出的工作坐标,设定好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重点的前进节奏,奋力书写民生大文章,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奉献应有力量。

四川牛皮癣医院
淮安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腰酸背痛吃什么食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