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风情

上周

民生风情  2020-01-11 21:04 字号: 大 中 小

立法规范络募捐方能终结“信任危机”

原题【立法规范络募捐方能终结信任危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和益派咨询对173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47.4%的受访者曾通过络平台参与过捐款,但仅28.5%的受访者信任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62.4%的受访者担忧在络募捐中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互联的迅猛发展,络募捐、微慈善等异军突起,成为民间公益慈善新的阵营。相比传统的募捐方式,络募捐门槛低、传播快、影响大、互动强、效率高,使善款畅通无阻,让募捐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感受爱心的温暖和慈善的伟力。比如,四川乐山市夹江县漹城镇7岁女孩小薇被查出身患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013年底,父亲王某在上求助募捐,先后收到13万元善款。

按照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只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可以依法接受捐赠,但上众多募捐活动都是以私人、家庭或志愿者的名义进行,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募捐主体资格。在身份模糊、信任缺乏、监管不力的情况下

,络募捐活动的合法性常常遭到友猛烈拍砖。有友认为,络毕竟有其虚拟性,只凭友的一面之词或几张照片,不足以证明其真实;为了博得民的同情,让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此做法不妥,容易欺骗广大善良的友。由此,62.4%的受访者对络募捐产生了信任危机。

然而,络募捐的风生水起,说明这种慈善形式在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市场,也说明了公益机构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一种缺失。可见,络募捐是民间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从立法、行政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络募捐的规范,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因此,若想络募捐走出信任危机,尚须立法规范。首先,络慈善相关的立法,可以更加规范和完备,让络募捐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同时,对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对参与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再者,不管是络募捐主体,还是受助对象,均要公开善款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只有络募捐安全可靠,真正让受助对象获益,才能广泛传播公益慈善理念,营造人人关爱、人人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使络慈善成为大众的普遍情怀。(汪昌莲)

剖宫产手术病人的护理
老人心力衰竭会心慌气短吗
怀化十佳癫痫病医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