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娱乐

许崇德新中国宪法变迁的亲历者

民生娱乐  2020-07-08 05:46 字号: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许崇德,1929年生于上海青浦,现已8 岁高龄,但仍在从事法学教育工作。许老居住的时雨园隐于繁华的中关村地带,11月1 日下午,如约拜访。

1954年,他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的辅助性工作;1982年,他参与了我国现行宪法的条文起草;1990年,他亲历了香港和澳门两部基本法的制定和通过。宪法的每一次重大修改都有他的见证。

他就是我国宪法学泰斗 许崇德。

54宪法: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

许崇德,1929年生于上海青浦,现已8 岁高龄,但仍在从事法学教育工作。许老居住的时雨园隐于繁华的中关村地带,11月1 日下午,如约拜访。

相比较照片,他本人清瘦许多,背微驼,满头银发。许老微笑着把迎进门,宽敞的客厅,三面书架环绕,堆满茶几、沙发上的书籍和报刊,零乱却自有章法。在许老的书柜里,收藏着许多见证他与宪法学60年情缘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拿起一本泛黄的宪法读本,许老开始给讲述他与宪法的故事。

1954年初,我研究生毕业不久,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员。中央是在195 年1月启动了宪法起草工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许崇德语速缓慢,娓娓道来。

委员会的工作地点在中南海。 我当时是被调到委员会下面的一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由秘书处领导,下面再分小组,我被分派到资料组。当时资料组除了我还有来自北大、中央政法干校和北京政法学院的同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有中国近代宪法及苏联、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宪法外,还包括美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 当时的领导们大多从战场归来,对宪法这一事物还比较陌生,需要拓宽知识面。

除了资料收集外,许崇德与同事们还整理了 宪法名词解释 。 虽然这个编写不像我们后来的大百科全书那么详细,但这可能是新中国编写的最早的名词解释。

宪法的起草经过一稿又一稿的反复讨论,不断论证,草案日趋成熟。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公布草案,进行全民讨论。许老回忆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委员会共收到一百多万条意见,同事们日夜加班加点忙碌,依照草案的条文顺序,对意见进行分类整理, 遇到相同、重复的意见就归纳为一条,并标明提交的省份 。最终形成了16本厚厚的全民讨论意见汇编,供草案修改时参考,也供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代表们在审议宪法草案时翻阅。

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了九次全体会议进行集中讨论,每次会议的时间长短不一。 除此之外,草案还送交不是起草委员会委员的中央高级干部讨论和较大规模的各界人士讨论,不断修改。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刘少奇作了宪法草案报告。9月20日,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获得全票通过。 现场,全体代表起立鼓掌欢呼,会场外,鞭炮声四起,大家尽情庆祝欢呼。 话语间,许老仿佛又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问及许老如何评价五四宪法,他说: 54宪法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宪法,虽然当时我们学习了苏联宪法理论,参考了苏联宪法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宪法,但在这部宪法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的宪政经验,特别是1949年以来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化的宪法。1980年,一位日本朋友也曾经问过我这一问题,我跟他说,我们的宪法跟苏联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宪法是中国宪法,而不是另一部苏联宪法,或者说是苏联宪法的翻版。

82宪法:54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一堆老照片中,许老特意将1982年的一张照片表在了镜框里。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2年11月京西玉泉山,当时,宪法修改工作已经进入尾声,82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的人员拍摄了这张合影作为留念。

由于75宪法、78宪法都很不完善,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中央的建议,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主持修改宪法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主任委员,副委员长宋庆龄和彭真为副主任委员,委员共10 名。组成整个宪法修改委员会成员的名单草案是由中央决定的,然后交由全国人大通过。

就在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随着 文革 的结束和中国人民大学恢复招生,许崇德从江西农村重返母校讲台。1982年宪法起草的时候,大家纷纷写文章提建议。1981年许崇德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的《民主与法制》杂志上登了一篇文章《宪法修改刍议》,提出了修改宪法的十条建议。此外,他先后又有近二十篇较具影响力的文章相继发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因此,许崇德再次被 点将 到82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而这次,他直接参与的是宪法条文的具体起草工作。

秘书处是1980年9月17日成立的,胡乔木任秘书长,还有7位副秘书长。其中有两位是民主人士,一个是甘祠森,一个是叶笃义。另外5位副秘书长,分别是吴冷西、胡绳、张友渔、王汉斌、邢亦民。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有项淳一、顾昂然、杨靖宇、王叔文、肖蔚云、孙立和许崇德,后来又邀请了龚育之、郑慧、有林、卢之超等加入。

秘书处主要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但也有大体上的分工,例如一部分人负责宪法序言和宪法草案报告,另一部分人起草具体条文。

最开始的几个月,秘书处每个礼拜都要召开两三次会议,地点就在人民大会堂的小天津厅。每次会后都出简报,一连发了 0多期。 许崇德回忆道。

我国54宪法颁布之后,曾在1975年和1978年重新公布过两部宪法,按照常规,82宪法是应在78宪法基础上进行修改,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许崇德向介绍说,1975年宪法是在 文革 期间通过的,条文只有 0条,很不完善;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78宪法,仍未摆脱 文革 的影响,不适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新形势。再三权衡,1980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成立后,彭真专门向中央打了个报告,提出这次修宪要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进行,随即获得了中央的批准。

82宪法有很多条目都与54宪法相似或者相同。在宪法的修改程序和方式,宪法的结构等方面,都对54宪法有很大的继承性。但又有很大发展。例如: 在结构方面,1982年宪法作出了调整,将 公民的权利义务 位置放在了 国家机构 之前,同时增加条文明确提出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等。

1982年4月,宪法草案公布,进行全民大讨论。经过十年浩劫之后,民众参与宪法修改的热情依然高涨。令许崇德印象深刻的是,这次除了有地方统一汇总寄来的意见之外,还有许多民众单独寄来自己的意见。

在27个月的时间里,草案成熟一稿,我们就报给中央一稿,其间中央书记处讨论了八次;中央政治局讨论了两次。无论是下面的群众还是中央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次宪法的修改。 尽管时隔多年,许老对当年修法的细节仍旧记忆犹新。

在许崇德的心目中,1982年宪法正确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在一定意义上规划了未来,是一部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好宪法。82宪法公布之后,顺应社会发展变化曾作出四次部分内容的修改,每次许老都会作为资深宪法学专家受邀参加座谈。2004年修宪时,许老与其他专家学者共同提出要将 人权 入宪,获得采纳。同时,他本人一直强调的,应规定国家主席对外进行国事活动的建议,也最终被宪法修正案吸纳体现。

港、澳基本法: 一国两制 的成功

许崇德被香港媒体称为 四大护法 之一,而这一美誉的由来,源于他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那段特殊的经历。

1980年至1982年底,我参与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草拟工作。 那时, 一国两制 构思已经被提出,为了使它在宪法上得到反映并获得宪法依据,宪法草案增写了第 1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里所说的 法律规定 ,就是后来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随后,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公布了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许崇德被任命为委员。

我有幸参与了香港、澳门两个基本法的起草,接着又参与了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筹备工作。当然,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但不可否认,它同时也是对 一国两制 作理论研究的过程。基本法起草工作本身即是落实 一国两制 的一个重大步骤。

许崇德回忆说,在起草香港基本法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这个基本法很重要。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这样一个法。这是一个新的事物。我们的 一国两制 能不能够真正成功,要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里面。 邓小平同志的话语分量很重。他既是殷切期望,也是严格要求。

基本法的内容非常广泛,牵涉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权等各个领域里如何落实 一国两制 的根本问题。由于 一国两制 史无前例,因此在起草过程中所遇到的难解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尽管如此,在跨越了坎坷与艰辛之后,这部基本法最终还是胜利完成了。

当年的港澳问题在政治上高度敏感,内部纪律极严,所以没有写文章。现在大家看到的文章是后来尘埃落定以后写的。我的贡献一是香港基本法的体系结构的确定,我曾发挥了一些作用。当时分头写了多个方案,结果主任会议采用了我的方案作为基础;二是港督彭定康抛出一个 三违反 的方案,我写了文章批评他;三是 居港权 的问题,我为香港入境处写了不少证词,并在人民批评香港终审法院,因此也被香港舆论称为 四大护法 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最终获得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1990年2月17日,在起草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结束时,邓小平亲切地赞扬他们 写出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 ,并说: 这部法律对全人类都具有长远意义,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我对你们的劳动表示感谢!对文件的形成表示祝贺!

1990年4月4日,许崇德列席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目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高票通过。1996年1月26日,许崇德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同样的经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立法中上演。1988年9月,许崇德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于199 年 月完成了起草;1998年4月,又被任命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7年7月1日零点,许崇德作为观礼团成员参加了中英对香港的政权交接仪式,目睹了英国国旗黯然落地的历史场景。

1999年12月20日零点,他又一次亲历了中葡对澳门的政权交接仪式,见证了中国五星红旗再次冉冉升起的历史一刻。

已经退休的许老虽然不再像年轻人一般活跃在各大讲坛,但他依然潜心学术研究,每年招收一名博士研究生传道授业,心系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2012年9月,许崇德获得了中国法学会授予的 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 称号。他相信,未来中国的法律体系会更加完善,法律执行会更加进步。

手的灰指甲怎么得来的
涂生姜汁治灰指甲
手癣变灰指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