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舆情

行业机器人时代悖论

民生舆情  2020-08-30 08:32 字号: 大 中 小

8月12日,印度工厂发生一起 杀死 工人事故;上月初,德国大众公司 也在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以霍金为首的千余名科学家联署公开信,呼吁取缔 杀器人 的研发和应用。

闪亮登场不然严重影响了站的用户体验度了,乐观者期待人类迎来 美丽新世界 ,悲观者则惊呼工作不翼而飞。未来蓝领甚至白领的工作,是否真的会被机器人抢走?机器人时代降临,喜耶忧耶?

机器人杀人不是神话

7月初,《金融时报》发表《机器人真的在现实世界杀人了》专题报道称,7月1日,大众汽车公司包纳塔尔工厂一名技术员,与同事调试一台机器人,机器人突然 出手 击中技术员胸部,并将其抓起,重重地摔在金属板上,技术员伤重不治身亡。德国检察机关正就此事件启动调查。

有关机器人杀人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1942年,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 阿西莫夫就在短篇小说《环舞》中,提出了 机器人三大法则 :一、机器人不可以伤害人类,或看到一个人将受到伤害而不作为;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项法则矛盾;三、在不违反第一、第二项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生存。

如果说德国这起 机器人杀人案 ,或许还能用工业事故来解释的话。那么近年来,各国 杀器人 的研发,却是如火如荼,令有识之士心急如焚?

201 年联合国[微博]人权委员会对 杀器人 下了定义 在无外界人为信息输入的条件下,能够对目标发动袭击的机器人 。学界界定更为宽泛,涵盖 人工智能武器 、 攻击性自动机器人 、 等等。

1984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电影《终结者 1》我的关系硬, T-800不断升级演变,给人类带来一次次震撼。现实当中, 杀器人 的发展堪称一日千里。《简氏防务周刊》曾预测,2015年以美军为主的发达国家军队将配备 一系列具有某种半自动化程度的军事机器人和飞行器 。果不其然,2004年美国部署16 个无人地面半自动机器人系统,2007年猛增到5000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成建制地投入了机器人战车和,战绩有目共睹。

雄心勃勃的美国陆军,规划以数万机器人代替普通士兵服役,并会在未来持续扩充。尽管目前应用于军事行动中的机器人依旧高度依赖人类的指令,主要从事侦察、爆破、后勤和安保等任务,距离自动化军事机器人尚远。但不难预见,一旦军事机器人突破了依赖人类的 奇点 ,它们带来的问题将远远超过技术层面。

杀器人 的支持者信心满满,机器人代替人类执行杀戮,士兵远离战场,避免了人类的伤亡。 那时,打开电视看看哪一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就像观看一场足球比赛一样轻松。 与人类士兵相比,机器人成本要低得多,维护一台机器人的成本预计不到培养一名人类士兵成本的1/10。美军司令部表示: 它们不会饥饿,不会恐惧,不会遗忘命令,不会在意身边的伙伴刚刚被射杀。它们会比人类表现得更好吗?当然。

动脉硬化
脑积水
咸宁看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