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及时发放33万价格临时补贴生活
民生舆情 2020-03-21 08:24 字号: 大 中 小
锦州“特困”新政出台!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行为将严查
近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出台,该意见坚持托底供养、属地管理、城乡统筹、适度保障、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在全市建立起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救助供养对象范围有哪些?
☆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未满16周岁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未成年人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年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继续享有相应政策。
☆无劳动能力是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和一、二级肢体残疾人。
☆无生活来源是指收入总和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收入核定按照低保对象收入核算办法核定。
☆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是指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怎样申请救助供养办理程序?
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当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市辖区域内户籍地和长期居住地不一致的,在长期居住地申请。申请人应当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劳动能力状况、经济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人情况等进行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同时将审核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对公示有异议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并重新公示。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意见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抽查核实,并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批准之日下月起给予救助供养待遇
。批准名单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不予批准申请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
本实施意见下发前已经按规定确定为农村五保对象的,直接确定为特困人员。
■救助供养内容有哪些?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可以通过实物或者现金的方式予以保障。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要通过金融机构以现金形式发放救助供养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实物方式予以资助。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家庭纳入城乡困难家庭取暖救助范围。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3.提供疾病治疗
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可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中按适当比例提取疾病救助资金,统筹用于重特大疾病特困人员的疾病救助。
4.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用从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特困人员死亡后,可继续为其一次性发放6个月的救助供养金,交由集中供养对象所在的供养机构或分散供养对象所在的村(居)民委员会,统筹用于基本殡葬服务减免项目以外发生的必要费用支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丧葬费用支出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管。
5.其他
对符合条件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优先给予住房救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人员修缮、改造或重建住房。
■救助供养标准是什么?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
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4倍发放,并随城市低保标准的提高适时调整。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农村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并随农村低保标准的提高适时调整。
照料护理标准按照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档发放。全护理特困人员每月照料护理标准,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0%发放;半自理特困人员每月护理标准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20%发放;全自理特困人员每月照料护理标准,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10%发放。照料护理标准随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适时调整。
特困人员全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规定执行。县(市)区民政部门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委员会、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协助下,组成评估小组,遵循直观、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客观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聘请专业机构人员参加评估,也可以委托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逐步完善评估机制。
■救助供养形式有哪些?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形式分为在家分散供养和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可以自行选择救助供养形式。
鼓励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在家分散供养。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县(市)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通过签订照料护理服务协议,委托其亲友、邻里、社会工作者或村(社区)委员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住院陪护等服务。
政府设立的供养服务机构应优先为完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对需要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尤其是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县(市)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为其办理集中供养手续,承担集中供养的供养服务机构要及时按规定接收入院。未满16周岁的,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各县(市)区要不断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供养服务机构要按照1:10、1:6、1:3的比例分别为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特困人员配备护理服务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配备专门人员、落实协议合作单位、招募自愿者等为特困人员配备心理咨询服务和医疗服务人员。各县(市)可根据需要,委托民办服务机构为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对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的特困人员,县(市)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其提供供养服务和医疗保障,必要时送专业机构集中供养或医疗救治。
■强化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对因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要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违纪违法行为,对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纪依法追究。
安庆十佳妇科医院
潍坊妇科医院咋样
西安治疗白癜风方法
宝鸡有哪几家白癫风医院月经量多能吃什么调理
治疗脖子疼僵硬的好方法
-
-
孔蒂神了反套路打蒙巴萨切尔西今夜输给老天
孔蒂神了!反套路打蒙巴萨 切尔西今夜输给老天切尔西遗憾错...
2020-08-08 | 民生舆情
-
-
劳达因为流感重回医院治疗车迷们不必感到惊搭配
劳达因为流感重回医院治疗 车迷们不必感到惊慌梅赛德斯F1车...
2020-06-06 | 民生舆情
-
-
中环集团吹响进军海南号角商业广场项目正式搭配
中环集团吹响进军海南号角 商业广场项目正式启动 提要:201...
2020-06-01 | 民生舆情
-
-
社工分享计划助力上海公益之城建设
“社工分享计划”助力上海“公益之城”建设为充实人文之城...
2019-07-16 | 民生舆情
-
-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赵岩楠 报道)今天是个有意思...
2019-07-12 | 民生舆情
-
-
群众文艺展演用自己的歌舞祝愿幸福美好生活
群众文艺展演:用自己的歌舞祝愿幸福美好生活第1页:群众文...
2019-07-07 | 民生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