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舆情

扶贫绝不容忍慢半拍

民生舆情  2020-02-02 22:43 字号: 大 中 小

扶贫绝不容忍“慢半拍”

衡阳市4月份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以来,截至6月12日共问责15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1人,5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被免职3人。(6月17日,澎湃)

众所周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中央一直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各地方政府也派出骨干队伍,与群众结对子,实行挂钩帮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个别党员干部依旧没有认清自身的使命与,对扶贫工作仍然应付了事。有的打着工作忙的幌子,对扶贫任务拖一拖、等一等、缓一缓;有的只记住了要挖掘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却忽略了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性,对扶贫工作不上心;有的在纸面上做扶贫文章,让扶贫工作走了过场。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个别党员干部对扶贫工作的不担当不作为。

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官德缺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本应是每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德行操守,然而,个别党员干部把扶贫工作当上级任务,而不是干部应有作为,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于是才有了不担当、难担当、怕担当。二是个别党员干部能力缺失。脱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找对脱贫路子;又要把准贫困穷根,明确靶向,开好脱贫良方,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开疆拓土能力上的欠缺,让扶贫工作难有真作为。

不作为不担当,是一种慢性恶疾,短时间可能很难看出其恶劣影响,但是时间一长,其危害不亚于腐败,它不仅会离间干群关系,更会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要想根除这种恶疾,必须重拳出击猛药去疴。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心性锤炼,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促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扭转不愿担当的状况,从思想上认清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事当自己事,沉心身子扶真贫、真扶贫。

通过经验交流、案例培训、实地考察,开阔扶贫干部视野,提升与扶贫工作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只有扶贫干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带领贫困群众找对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实现真脱贫。

严格法规制度、明确奖惩措施,奖勤罚懒,扶优汰劣,坚决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开刀问斩

,让庸庸碌碌混日子、装模作样走过场的扶贫庸官懒官没有市场。积极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党员干部看到前途和希望。(文/涪江民政)

¥ 打赏支持

辽宁牛皮癣医院地址
沈阳癫痫病专科医院
动脉硬化能吃通心络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