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昌都市卡若区卡若村践行四讲四爱二三事

民生救助  2019-09-23 05:05 字号: 大 中 小

  昌都市卡若区卡若村践行“四讲四爱”二三事

  图为在昌都市卡若区卡若村四讲四爱宣讲活动中,一位村民正在查看四讲四爱笔记。本 常川 摄

  仲夏七月,藏东风清气爽,三江笑语欢歌。

  出昌都市区,沿奔腾的澜沧江南行约12公里,采访组一行来到一个满载历史盛名的村庄卡若区卡若镇卡若村。

  卡若村,前临邦昌公路,背靠卡若遗址,也因该遗址而得名。

  在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卡若村党员干部群众知行结合,在宣讲中学习知识,在埋头苦干中诠释四讲四爱的真谛。

  组织引领作表率

  7月11日,卡若村四讲四爱宣讲活动在村委会会议室里进行。

  主讲人、卡若村党支部书记布嘎一开场就向大伙儿提了一个问题:谁来讲一下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整齐划一的回答响彻会议室。

  随即,布嘎结合村里实际,围绕精准扶贫、强农惠农政策、勤劳致富等内容,讲起了近几年村里的变化。

  十三五伊始,昌都市将北京援藏资金2541万元,用于卡若新农村建设,给卡若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村两委班子抓住有利时机,紧盯休闲娱乐与运输施工,坚持两条腿走路。

  总投资600万元的卡若村生态农业体验园,如今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藏家乐、果蔬采摘、高效日光温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园区。园内大棚果蔬长势喜人,林卡帐篷错落有致,奔流而下的山泉水叮咚作响

  在此上班的十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6月,体验园实现纯利润2万元,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目前,卡若村已拥有砂石场、生态农业体验园、农牧民施工队等多项集体经济,2016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3万元。

  江村是卡若村最早跑运输的一批人,家中有两辆大货车

  ,但只有他一人开车。每当忙不过来时,他就雇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巴德钦给他帮忙。

  一年下来,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对此,向巴德钦很是感激。他说,自己要加紧时间存钱,到时也买一辆货车跑运输。

  党员先行树旗帜

  示范带动,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走在前列。

  党员,这个响亮的称呼,总会给我巨大的动力,激励着我不忘初心,自觉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布嘎感慨地说。

  近年来,卡若村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行动诠释了勤劳致富,引导群众不等不靠不要,靠双手发家致富。

  今年60岁的向巴觉美,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已有11年了。以前他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安心耕种家中的十亩地是他最大的事,打零工是偶尔才为之。

  2014年,身为党员的向巴觉美走出了大胆的一步,拿出家里的积蓄并借了6万元,购入一辆二手货车,为临近的水泥厂拉砂石,并在买车的头一年就还清了欠款。

  2015年,弟弟觉美生格也拿到了驾照,与向巴觉美轮流跑车。

  今年3月,向巴觉美凑齐40万元,添了一辆大翻斗车。他告诉:其中13万元是家里出的,其余是向银行贷的款。国家政策好,农牧民贷款利息低。

  对于还清欠款,向巴觉美一点压力都没有。他说:在水泥厂拉砂石,最多一年能挣10万元,最少也有5万元。如今,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基建项目越来越多,运输这个行业几年内不愁没活儿干。

  在向巴觉美的带动下,2016年5月,建档立卡贫困户洛松克珠下决心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加上银行的贷款,凑齐了34万元,买了一辆大卡车,跑起了运输。

  这一年来挣的钱大都用在了还钱上,明年攒一年钱,后年就可以经营小酒吧了。洛松克珠高兴地说。

  在卡若的新农村建设中,洛松克珠家的房子属于改造范畴,加固墙体、水泥梯、外墙刷涂料、走廊彩绘、修水厕一番改造下来,整个房子焕然一新,更显地域特色,更具民族魅力。

  在卡若村紧盯休闲娱乐这条发展路子的同时,不少家庭选择将家庭旅馆作为增收渠道,而洛松克珠别出心裁,有了经营小酒吧的打算。在与家人商量后,他计划将一楼改造成小酒吧,这样就能在家上班,既挣钱又能照顾家人。

  群众响应争先进

  光有党的好政策不行,还得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勤劳挣钱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布嘎的话如今已成为全村上下的共识,爱岗敬业勤劳富,精打细算聚财富已成为常识。

  仁增旺修是卡若村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

  2014年以前,仁增旺修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就在这一年,有人介绍仁增旺修去承包移动公司的信号基站安装工程,这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机会。

  工程结束后,仁增旺修开始主动前往各县(区)承包信号基站安装工程。几年下来,仁增旺修与联户单位内的其他8户群众,先后前往江达、左贡、贡觉三县承包工程。

  上高空的一天300元,拉线的一天200元,还包吃包住。仁增旺修告诉,2016年,他挣了3.8万元,上高空的几人挣了约5万元,拉线的也有2万多元。

  今年36岁的拉巴次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由于老母亲体弱多病,拉巴次仁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周边干点零活,挣点零用钱补贴生活。

  在双联户长仁增旺修帮助下,拉巴次仁一口气考了驾照,接着又贷款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跑起了运输。

  只要是能干的活儿,拉巴次仁都愿意跑,村里人也愿意给他介绍活儿,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两三万元。

  玉珍原是卡若村下辖崩龙雄自然村人。年纪轻轻,却常年以在家带孩子为理由拒绝外出务工。全家的收入仅靠丈夫打零工,一家人生活格外拮据。

  近年来,卡若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去给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走出家庭,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来改变生活现状。

  2012年,玉珍在村两委的介绍下,第一次来到建筑工地做小工。慢慢地,玉珍发现自力更生没有那么难。每年施工季节,周围的建筑工地上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如今,玉珍一家人搬到了交通比较方便的西岗自然村,卡若村两委还安排她到游乐园上班。有了新房,有了稳定的收入,玉珍一家的生活满满地都是幸福。

  卡若村村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积极发挥主人翁意识,增收致富爱生活,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王能生 陈志强 张晓明 常川 刘倩茹 周婷婷)

日照男科专科医院
铜陵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贵港治疗癫痫医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