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p]] 儿童过度谦让甚至胆怯 家长应怎样教育孩子 10

民生救助  2020-07-02 16:56 字号: 大 中 小

> 儿童过度谦让甚至胆怯 家长应怎样教育孩子 10:46:41

孩子今年四岁,刚刚上幼儿园,我平日对她的教育很严格,要求她要谦让,和小朋友一起玩要排队,尽管她很乖,但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被欺负,她不敢与别人争,比如滑滑梯,如果后面有人挤她,她总会谦让,我感觉这种谦让有点过度,甚至是胆怯,我该怎么教育她?

专家观点

北京市朝阳区福怡苑幼儿园教师宋峥:家长希望孩子拥有谦让的品质是好的,但是孩子怎样才算是谦让,什么时候需要谦让,这是关键所在。有的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总是谦让,就会不懂得去争取,变得懦弱,什么都无所谓,所以不太能把握好孩子该如何谦让。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就是孩子过于谦让甚至有些胆怯,对于谦让的这个度没有把握好。

一、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

3~4岁的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出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但是家长出于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目的,往往提出一些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超越孩子道德发展水平的要求,实际上是影响了孩子对事物的判断,令孩子产生矛盾心理。

其实,谦让的品质是孩子融入社会,学会与人相处的表现。父母要培育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必须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教导孩子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时,家长要切忌强迫的态度。先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孩子是不是对人事物比较敏感,有些不爱表达等。有时候孩子忍痛割爱,将自己的东西谦让给他人,这是家长的威逼所迫。家长更应关注到孩子真实的情感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这种谦让只是表面的,其内心并没有做到真正谦让,容易适得其反。

二、让孩子真正拥有谦让的美德

谦让是一种美德,培养孩子的谦让品质,实际上也是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做出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激发孩子这种关心他人、乐意与人交往的情感和同情心,可先从谦让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及比自己弱小的群体开始,逐步过渡到关心、谦让比自己年长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学会主动去关爱他人。总之,谦让是美德,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谦让内化为幼儿的道德意识,从而做到真正的谦让。

谦让也是要讲求一定的原则的,一味地谦让、不讲原则地谦让很可能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很多家长在让孩子谦让的时候,并不讲明谦让的前提条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孩子没有办法判断该不该谦让,甚至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对。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可能会养成习惯性谦让,即不管自己对错都会谦让,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8000人裁员只是一个开始p>三、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在遇到案例中的情况时,家长还应该与教师多沟通,看孩子是不是真的胆怯,了解孩子这样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易用的站内容管理软件做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家长和教师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家长对孩子平时不宜过于严格,过于高控,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

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既不溺爱,也不苛求。慢慢改善孩子的胆怯行为,比如在带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动中,可事先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提出一些适度的要求,指导孩子在客人面前的举止行为。活动结束后也应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尝试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发现本站文章存在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发邮件时请把#换成@),管理员将及时下线处理。

小孩子不消化吃什么药
宝宝吃东西不消化怎么办
孩子不消化的症状有哪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