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教育

張家港市五堅持守住救助管理工作社會倫理底

民生教育  2019-11-27 16:02 字号: 大 中 小

张家港市“五坚持”守住救助管理工作社会伦理底线

近年来,张家港市救助管理站发挥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通过五坚持切实开展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守住社会伦理底线

一是坚持实行24小时接待遵循先救治、后救助原则,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疑似传染病人、危重病人或有明显外伤的求助人员,安排将其护送至定点(专业)医疗机构救治来站求助人员全部录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公安直接护送至定点医疗机构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病人,在接到通知后,工作人员及时前往医疗机构甄别,符合救助条件的,办理登记手续

二是坚持站内生活照料周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并实行分餐制及时清洗、消毒餐具、炊具,对于少数民族人员,根据其需求安排特殊饮食按照受助人员性别、年龄、身心状况安排分区居住、单人单床,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帮助洗澡、理发女性受助人员安排女性工作人员管理对受助人员床上用品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居室及活动区域经常清理、定期消毒,站内配备体温计、血压计等基本设备以及常用药品

三是坚持托养机构招投标制度2016年2月,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明确乘航医院为流浪病人定点医疗机构和临时托养安置点,签订托养协议:对救助管理站无法查明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以及经专科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流浪精障人员等长期滞留人员提供基本治疗和临时安置托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力义务和安全监管同时,救助管理站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探视,每月探视两次以上每逢节假日,工作人员至托养机构开展活动:布置环境,发放过节物资,慰问托养人员

四是坚持数字化寻亲不竭余力开拓寻亲工作新渠道,主动对接公安部门,2016年5月启动数字化寻亲项目,由公安刑侦技术专家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长期滞留人员DNA样本进行重新采集,由公安部门在全国打拐和失踪人员DNA信息库进行定期比对;将滞留人员照片通过公安数据库进行人像比对,目前,已成功核实5名滞留5年以上人员信息数字化寻亲项目的开展,在江苏省尚属首例,有效提高了寻亲服务能力

五是坚持心理辅导专业及时2014年,与百姓公益义工协会合作,创办了阳光心灵心理工作室,为有需求的受助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危机干预、心理辅导服务通过换位体验、清晰自己、有效影响来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的潜在能力,帮助他们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自我成长,来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为模式,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当前,张家港市救助管理站正在积极筹备引进社会组织,通过源头预防、危机干预、个案工作等社工专业方法

,拓展救助管理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脑梗塞有头麻
云南治妇科疾病的医院哪个较好
宝宝便秘吃什么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