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北京能源规划节能
民生视野 2020-10-10 06:58 字号: 大 中 小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于2017年9月13日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复,总体规划提出了2035年和2050年北京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相应的城市能源要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为辅的优质能源体系,2035年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9%,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新目标更加明确了北京能源发展的方向,向绿色低碳转型。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城市副中心能源规划不仅要落实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要充分体现北京能源转型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城市副中心能源发展是新形势下北京能源发展的重要体现。
北京市能源发展现状
2016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962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增速由“十一五”的4.7%降至“十二五”的1.5%。一产、二产、三产、居民用能分别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3%、25.9%、49.7%、23.1%,三产和居民生活用能刚性需求占比达到72.8%。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20亿千瓦时,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60亿立方米,供热面积达到8.1亿平米。北京能源发展十年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能源结构加速优化。2016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847.6万吨,比2010年减少168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9.6%降至9.8%,天然气、外调电力等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0.2%,其中,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占比由14.6%增长到31.7%,外调电力占比24.3%,油品占比32.9%。
能源效率稳步提升。本市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0.6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的0.32吨标准煤(2010年可比价),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能源效率在全国保持领先,连续11年超额完成国家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本市以年均1.5%的能耗总量增长支撑了年均7.5%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较低的水平,表明经济结构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向着低能耗方向逐渐发展。
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快速提升。2016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480万吨标煤,比2015年增加3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7%,利用总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6.9%。太阳能光伏装机达到238兆瓦,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累计达到684万平方米,太阳能利用总量约163.8万吨标煤,占全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34.1%;地热及热泵使用面积达到5100万平方米,地热能利用总量为65.8万吨标煤,占总量的13.7%;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累计达10.3万千瓦,生物质利用总量66.4万吨标煤,占总量的13.8%;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8.6万千瓦,风能利用量为9.2万吨标煤,占总量的1.9%。
新形势、新挑战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了2035年能源发展的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的发展,于2014年2月26日和201一成不变的理念:7年2月24日两次视察北京并做出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北京市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将在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显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205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级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总体规划提出要统筹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资源能源利用、环境质量改善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深度挖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功能结构调整的节能减碳潜力,以国际一流标准建设低碳城市。
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若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供求关系总体缓和,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世界能源低碳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已经超过30%,2030年天然气有望成为第一大能源品种。欧盟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已经到达15%,预计2030年将超过27%。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根据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5年9月15日在洛杉矶召开第一届中美气候领导峰会,为支持中国在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中国北京、深圳、广州、四川等11个省、市将共同发起成立“率先达峰城市联盟”。北京、广州等地更承诺将提前10年达峰,即2020年达到峰值。
国内外能源发展新技术、新趋势,北京作为首都必须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发挥好大国首都引领示范作用。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加快优质调峰电源建设,积极发展储能,变革调度运行模式,加快突破电平衡和自适应等运行控制技术,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全面建设“互联+”智慧能源。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能源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增强发展新动力。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络和微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以及生产、消费一体化,依托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能源络的开放共享。
北京“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发展理念与思路
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北京市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能源保障。为实现这一发展总体目标,提出了四个提升:
※ 以确保能源安全为核心,完善设施体系及运行调节机制,着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 以推进压减燃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为重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着力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 以推广现代能源新技术应用为手段,促进多种能源融合协同发展,着力提升能源智能高效利用水平;
※ 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善能源市场体系,着力提升能源管理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本市能源发展要着力推动实现四个转变:更加注重从保障总量、供需平衡向保障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并重转变;更加注重从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供应保障向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转变;更加注重从能源布局的市域内统筹向市域内、市域外两个统筹转变;更加注重从传统运行调控向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运行调控转变。
2020年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600万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2.1%,其中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500万吨以内。到2020年,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8%以上。到2017年,城六区及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实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
七大重点任务
任务一: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
坚决落实国家及本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部署,聚焦民用散煤和燃煤锅炉“两大领域”和城乡结合部及平原地区“两大区域”,加快电力、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利用,由内向外、集中连片、分步实施,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压减燃煤,全力打好全市燃煤治理攻坚战。2017年底前实现城六区与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2020年底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市清洁发电比例达到100%。
任务二:全面增强设施能力
以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完善“多源、多向、多点”设施布局,强化外送通道和本地管建设,提升应急调峰设施水平,全面增强设施保障能力。
建成安全可靠电。加快电一体化建设,增强京津唐多方向外受电通道能力。到2020年,外受电达到14条通道30回路,输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本地电源装机规模控制在1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例达到15%左右。规划建设一批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设施,优化城市主干电结构,加快配电智能化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升级改造,农村产业和生活用电环境显著改善。
完善燃气设施体系。建成陕京四线等输配气工程,到2020年形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体系,实现多个气源间衔接和综合调度,满足本市年用气量190亿立方米需求。推进大港和华北储气库群扩容工程,完善上游资源调度体系,增强储气调峰能力。完善“一个平台、三个环路、多条联络线”的城镇输配系统,实现平原地区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实现有条件的农村连通管道天然气。
发展城乡清洁供热。打通热断头断点,优化热运行方式,增强城区供热保障能力。扩大三河热电厂向通州供热规模,实现涿州热电厂向房山供热。推进镇域供热市场化建设,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发展乡镇地区清洁供热。优化油品清洁保障体系。新建北京新机场航油管线及储油设施,加快现有油库设施布局调整。加快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实现油品减量替代。
任务三: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新突破
大力实施绿色电力进京和绿色能源行动计划,将可再生能源融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支持北京周边地区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京冀晋蒙绿色电力区域市场。到2020年,年外调绿色电力总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充分开发太阳能和地热能,有序开发风能和生物质能。推进分布式光伏、热泵系统在既有建筑的应用,新建建筑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增电源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到2020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地热和热泵系统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
任务四:引领能源绿色智能高效转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互联+”为手段,加快推进能源新技术、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推动能源绿色智能高效转型。推动光伏、风能、热泵、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与常规能源体系融合。加强能源互联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域能源互联试点示范。综合运用新模式、新技术,稳步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冬奥会赛区、北京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等新增用能区域多能集成互补开发建设,打造绿色智能高端应用示范区。
任务五: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坚持节约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能源消费革命,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加强节能目标考核,实施区域差异化用能管控。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实现本市煤矿产能全部关停退出。持续推进建筑、交通、工业及能源系统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电力、燃气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用气。
任务六:精细管理能源运行
健全资源保障和运行调节长效机制,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监控调度络,全面提升能源运行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强化能源资源供需平衡衔接,深化能源区域一体化合作,切实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把握首都能源运行特点,积极应对季节性需求高峰等突出矛盾,突出重点时段、重大活动能源保障,强化需求侧管理,完善智能监控络,精准调控能源运行。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完善应急储备和设施体系。
任务七: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
全面落实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突出重点、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动热力、电力、燃气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强化政府监管服务,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努力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为辅的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引领城市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策略一: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结构
深入挖掘本地绿色能源潜力,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着力推进在供热、发电领域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的比例。努力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为辅的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到2035年实现副中心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
策略二:推进源头减量,强化资源循环
城市能源系统应维护节约的用能模式,通过合理的系统形式、能源服务模式和能源供应管理机制,避免过量供应,避免无必要的浪费,形成人人节能的末端消费模式。统筹管理城市垃圾、再生水等资源,结合污水处理,融合垃圾焚烧、沼气、再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以建设资源管理中心为契机,建设生态化循环处理新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幅降低用能需求。
策略三:强化资源循环智能发展,引领能源转型
创新发展模式,以“互联+”为手段,推进新技术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打造绿色智能能源示范区。以智能微电为纽带,推进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的智慧运行云平台,发展智能光伏、智慧储能等设施,建设能源互联,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制冷、储能联动的综合运行调配。
行政办公区分布式能源规划
行政办公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功能组团,是通州确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建设的首个区域,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建设的率先示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建设规模约380万平方米。
资源条件:区域内有现状三河热电厂供热主干线,管径为D会对后来的基础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给动迁农民巨额补贴成为食利者N1400,现状供热能力700兆瓦。根据地勘资料,区域内有一定深层地热资源,目前已完成两口深层地热井,深度约3000米,出水量约1000立方米/天,温度约45~50℃;本区域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经济区,适合发展地源热泵系统,项目所在区域地下150米以内为粘土和砂互层,砂层主要为细砂及砾砂,少量粗砂。
规划方案:结合区域功能定位、资源条件、上位规划,确定行政办公区能源总体方案为:以确保区域能源供应安全可靠为前提,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原则,采用高标准和先进技术,重点打造可再生能源(包括深层地热、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燃气分布式能源互为融合的具有世界示范意义的低碳能源系统,规划地源热泵装机比例约60%,供应基本冷热负荷,三联供、燃气锅炉房和储能等多种方式作为调峰和补充,装机比例约40%,实现多能融合。通过智慧管理、精细运行调度,加强能源间的互为备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100%、可再生能源比重40%左右。
白银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软肝需要全疗程用药吗儿童健脾胃的常用药-
-
文体恋结合有何不妥仅40成正果因一方放弃搭配
文体恋结合有何不妥?仅40%成正果因一方放弃事业据上海东方...
2020-06-06 | 民生视野
-
-
体育总局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目标万亿搭配
体育总局: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目标.万亿群众运动新华社北...
2020-06-01 | 民生视野
-
-
塞图巴尔vs里斯本竞技分析塞图巴尔主场难搭配
塞图巴尔vs里斯本竞技分析:塞图巴尔主场难敌里斯本北京时间...
2020-05-29 | 民生视野
-
-
龙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洪全带领北书店代表
龙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洪全带领北书店代表团人大代表督导...
2019-07-12 | 民生视野
-
-
省民政厅督查组莅眉督查民政重点工作执行情
省民政厅督查组莅眉督查民政重点工作执行情况7月27日,省民...
2019-07-11 | 民生视野
-
-
市殡仪服务处组织职工对园区入口路面进行修
市殡仪服务处组织职工对园区入口路面进行修缮??近日,市殡...
2019-07-07 | 民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