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杂谈

我家有尊大肚弥勒佛呢

民生杂谈  2021-12-25 06:58 字号: 大 中 小

我家有尊大肚弥勒佛

我家有尊大肚弥勒佛瓷像,那尊瓷佛是我70年代末在陶艺瓷器商店购得的,当时化了8元钱。因为喜欢种花、摆弄盆景,去买花盆。然而进店后我一眼相中了在玻璃货柜中那尊大肚弥勒佛,当时不加思索就将尊佛请回了家,那是我平生收藏的第一件艺术品,也是我与那尊大肚弥勤佛有缘。

回家后,仔细端祥那尊瓷器坐佛,高12公分,底座最宽处17公分。其滿面笑容,眉宇正中一粒美人痣,丰腴的脸颊对称两只小酒窝,两耳硕大垂肩,光头上还有淡淡的楞头青;右手持一串佛珠,左手潇洒地撑于身边一只布袋;身上随意披看架裟;坦胸露肚,光看两只大脚;形象生动可爱之极,使人忍禁不俊,爱不择手。

弥勒佛在佛教中亦称未来佛,其梵文译为慈氏其师承释加牟尼,是释尊的继承人,寺院中常有其佛像。而中国的大肚弥勒佛则亦有一段历史和故事。

传说大肚弥勒佛的形象于一位叫契此的和尚,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佛化身,体胖腹大,出言无定,随处安身,助良逞恶,常用扙挑一布袋入市,在民间有许多相关传说。

契此在后梁明仁(公元916年3月3曰)圆寂于奉化长林庑下一块磬石上,留有辞世偈:

我发布这两篇文章主要目的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亦时人,时人自不识。

北宋以后,天下寺院才开始供奉以布袋和尚为法表的弥勒佛像。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中,基本均有一尊大肚弥勒佛,通常将其尊俸在寺庙的前殿。

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地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众信的尊重和喜爱,同时亦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在寺院大肚弥勒佛的两旁,通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我非常喜欢这副楹联,然而我更欣赏峨嵋山灵岩寺的那副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其集古今天地人和,更博大,更有气势,也更体现大肚弥勒佛的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光阴似箭,曰月如棱,转眼我家那尊大肚弥勒佛在室内最显著的位置{以前我把佛像放在书桌上,现在我把它放在电脑上方的玻璃搁板上笑呵呵地伴我度过了三十几个春秋。

每每看着弥勒佛,心中总觉有一股暖意,且经常受尊佛的坦荡笑容感染而忘却五浊的烦恼。

我喜欢弥勒佛,更喜欢弥勒佛的精神。我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我十分敬重和欣赏佛教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我已把那尊弥勒佛作为自己心灵的朋友,我属兔,我把一只卡通免放在佛像旁边,我伴佛,佛伴我。人不一定要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我把佛性归纳为四个字,就是:一心向善。如果人人都有善心,人人脸上都挂着善意的微笑,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好。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楹联

楹联始于桃符。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清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又叫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小孩子总是闹肚子怎么办
大便不规律怎么办
减肥期间总是便秘怎么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