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杂谈

扶貧資金豈能走上不同尋常之路

民生杂谈  2019-11-07 23:47 字号: 大 中 小

  “扶贫资金”岂能走上“不同寻常之路”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近日通报几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多名干部因扶贫乱作为被问责梳理这些典型案例可以发现,扶贫优亲厚友、侵占五保供养金、套取扶贫资金等较为典型(新华11月18日)

  从上述报道的典型案例不难看出,多数扶贫资金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走了不寻常之路如:在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将其本人、妻子、儿子、女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贫困户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将领导干部家属违规纳入贫困户;套取畜禽养殖项目专项扶贫资金;冒领移民搬迁户粮油补贴等原本各项中央惠农财政补贴和扶贫专项资金,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对一些生活极其困难的群众而言,更是救命钱,却被一些基层干部在这些资金上动手脚

  众所周知,扶贫资金原本是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关心关怀贫困人群的爱心款,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特征它是国家的惠民善举但从报道中的事件,至少说明在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也就是说,扶贫领域腐败之所以存在,除了当事人思想觉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为相关的监督机制运转失灵或许这些腐败看似数额较小、微不足道,但这种零距离腐败,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成败与否,所以就得以雷霆之举予以严惩严查严打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脱贫攻坚尤其重要

  毋庸讳言,从目前大多数地方的监督情况来看,最有效的监督就是审计,然而审计监督也有自身的缺陷它往往是事后审计,资金使用结果的审计证据容易取得,而有关项目立项、资金分配、执行过程中真实、详细、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往往较难取得,难以起到事前尽早防范、事中及时纠正的作用这也正好应验了一句话有利益的地方,便有利欲疯长,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试想,当贪念滋生、监督滞后,怎能不衍生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与扶贫群众分羹的尴尬语境?

  要让一些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广大群众对经济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些都需要落实机制到位、保障监督机制完善比如完善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扶贫资金台账和信息库,对资金管理使用的每个环节开展职务犯罪风险排查,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在扶贫领域形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社会氛围同时

  ,要在最大范围对扶贫项目、惠农资金进行公示,让群众了解每个扶贫项目的内容是什么,地点在哪里,规模有多大,资金是多少以及项目的实施主体是谁,分管项目的是哪个部门,分管领导是谁,便于群众监督举报

  俗话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抓如何从严从快查处违纪问题,形成震慑?如何强化扶贫领域制度体系建设,细化扶贫工作管理机制?如何实行一岗双责,强化监督实效性,让老百姓真实感受决策者的为民务实态度和公平公正决心?概而言之,对扶贫领域腐败必须零容忍,要对扶贫资金形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社会氛围这,才是解决根本问题所在(文/刘春霞)

  ¥ 打赏支持

心律失常心悸是什么
小孩子晚上咳嗽厉害怎么办
微商城单品怎么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