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民政工作情
民生杂谈 2019-06-21 16:44 字号: 大 中 小
市民政局召开发布会,通报全市民政工作情况
2017年2月22日,市民政局召开发布会,由发言人、副局长何树德通报全市民政工作情况,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长封洪涛、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科长冯柏青一同回答提问。
市民政局发布会发布词
2017年2月22日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也感谢市委外宣办、市政府办精心组织本次发布会。
今天,我向大家通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政工作情况;二是今后一个时期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三是2017年工作思路
一、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政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为民”第一要务,不断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大局,集中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急需的民生问题,民政工作托底线、促发展、保稳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社会救助保障兜底有力。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尽心竭力把社会救助织得更密更牢。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建立社会化发放、居住地长期公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工作机制,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救急难”作用切实得到发挥。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累计支出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20.8亿元,医疗救助资金3.9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4.85万人次,医疗救助33.7万人次,临时救助13.7万人次,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应对2013年特大持续强降雨和2016年连续风雹灾害。每次发生灾情,民政部门都闻讯而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迅速组织核灾救灾,紧急调配救灾物资,及时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支持。近年来,累计下拨救灾资金15.3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20余万人次,确保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建成8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乡镇灾情直报制度,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工作,做好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专题宣传,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备灾能力显著提高。
(三)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加强。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推进民办养老、医养结合、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成各类养老机构50个,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53个,提供床位8340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0张。
高度重视孤残儿童福利事业,迁建延安市儿童福利院,投用后将极大提升孤残儿童的养护、矫治、教育水平。认真落实完善孤儿补贴政策,累计为全市1600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857万元,努力使孤儿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充分保障高龄老人生活质量,为全市12万余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8亿元,切实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福利彩票发行连创新高,2016年达到10.5亿元,五年累计发行34.76亿元,募集福彩公益金近13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市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
(四)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顺利完成第八次(2012年)、第九次(201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着力贯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基层民主自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城镇社区“扁平化体制、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进一步深化,普遍建立了居民监督委员会,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居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探索和实践。累计招聘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446名,“两委一站”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累计投入1.2亿元,建成4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13个县级社区信息络平台,61个城镇社区服务站,4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53个城镇社区室外活动广场,20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专项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大力推进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率先在全省创新推行惠民殡葬补贴制度,切实减轻了群众在丧葬方面的负担。组织开展丧事扰民、污染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丧葬意识,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大力推进殡葬设施和公墓建设,建成殡仪馆9所,公墓11处,努力满足群众殡葬需求。
不断加强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管理工作,顺利完成撤乡并镇和镇村综合改革工作任务,村由3398个减少到1784个,撤并1614个;乡镇由163个减少到96个,撤并67个;街道办由3个增加到18个,增加15个;实现安塞撤县设区,区由1个变为2个。认真开展新区、经开区、老城区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新区主要道路完成命名和路标安装,制定了城区和经开区《道路、桥梁、广场命名更名方案》。
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行了慈善公益、社区服务等4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开展了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党政领导兼任社团职务清理规范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全市累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500个,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社会组织覆盖的行业领域更加广泛,在补充政府职能不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建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13个,每年救助1万余人次。婚姻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3个县区婚姻登记中心创建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构。
(六)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年节慰问、军地帮扶共建、随军家属安置等工作,不断丰富双拥内涵,取得突出成绩,我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志丹县、黄陵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不断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落实义务兵优待金、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等政策,累计支出优待抚恤事业经费8.59亿元,保障了优抚对象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延安八一敬老院新建工程投入运行,荣获国家“鲁班奖”和“安装之星”两项建筑行业最高荣誉。认真组织开展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期间纪念活动,切实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重要作用。稳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做好派遣安置、自主就业补助金发放和技能培训工作,累计安置1775人。累计保障1500多名过往官兵就餐,军供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民生政策创制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的五年;是各类民政对象补助补贴标准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全市民政事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市民政局先后荣获民政部“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优秀单位”、省委省政府“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延安市被民政部、中国慈善联合会评为“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城市”。
二、今后一个时期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民政工作任务艰巨,重大。我们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通过政策创制、机制创新、服务创优,构建起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民政事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兜底脱贫,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和“救急难”制度全面建立;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100%覆盖,农村社区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到80%,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0张;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更强,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全面建成;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到全覆盖,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60%以上;惠民殡葬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达到30%,县级殡仪馆覆盖率达到100%;县域区划调整积极推进,力争完成子长、黄陵撤县设市,甘泉撤县设区。
三、2017年工作思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7年,我们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为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做出积极贡献。
(一)着力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继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出台《延安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实施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助推我市2017年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进一步完善低保审核审批公示制度,推进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机制和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完善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每县区选择一个试点机构,建成20张床位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护理专区,提高特困人员供养能力,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全面推进“救急难”工作,增强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年内全市乡镇、街道便民大厅社会救助窗口开设率达到98%以上。
(二)着力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围绕纪念建军90周年和深化国防军队改革,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和社会化拥军工作,召开市级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奠定坚实基础。严格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及时核拨各类补助资金,推动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加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按时完成退役士兵和军队移交地方管理人员的接收安置任务。
(三)着力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出台《延安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有序开展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指导各县区科学储备救灾物资,提升灾害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开展县乡两级灾情管理员培训,全面推进农房保险工作,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加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力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四)着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推进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新建家民办养老机构,推动和乐童心苑养老疗养中心、惠民居家养老中心两家民办养老机构正式投入运行。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新建项目改造,确保年内搬迁入住。推进市社会福利院迁建,提升城市“三无”老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供养水平。进一步规范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促进福彩销量稳健增长,提升福彩公信力和社会形象。贯彻落实慈善法,稳妥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引导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实现高龄补贴“一卡通”发放,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
(五)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贯彻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落实城乡社区协商、社区减负工作,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加强城乡社区阵地建设,完成18个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指导宝塔区重点提升市区内二十里铺、方塔、桥沟、裴庄、北门口、嘉陵、宝元等7个社区服务功能。
(六)着力优化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管理。扎实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留守儿童工作力量,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延安市东区殡仪馆、市区内吊唁点和县区殡仪馆建设,加快县区公益性公墓建设和市殡仪馆设备改造,满足群众殡葬需求。指导所有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争取召开“红白理事会”规范化管理现场会,推进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贯彻落实《陕西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改进救助管理站滞留人员照料模式,推动解决长期滞留人员中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
(七)着力推进区划调整地名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撤县设市、撤县设区和撤乡设镇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子长撤县设市,黄陵撤县设市、甘泉撤县设区和剩余12个乡撤乡设镇取得有效进展。指导完成县级界线联检,加快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力争完成延安城区和经开区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八)着力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放宽社会组织登记条件,完成“三证合一”换证工作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强化社会组织监管,综合运用年检、等级评估、抽查审计、专项检查等工作措施,对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活动不正常、运作能力弱、社会认可度低的实行有序退出。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规范化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已脱钩行业协会商会、直接登记类及局管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我先发布这些内容,下面愿意和我的同事一道回答朋友的提问。
谢谢大家!
-
-
逍遥北京最贵豪宅霞公府延迟开盘被疑捂盘至今仍
北京最贵豪宅霞公府延迟开盘被疑捂盘 至今仍未成交位于王府...
2020-09-20 | 民生杂谈
-
-
罗军卸任途家集团CEO杨昌乐接替搭配
罗军卸任途家集团CEO 杨昌乐接替途家2月26日发布内部信宣布,...
2020-06-02 | 民生杂谈
-
-
萨里没轮休坎特是天大错误他今天应该休息搭配
萨里:没轮休坎特是天大错误 他今天应该休息在刚刚结束的一...
2020-06-01 | 民生杂谈
-
-
扒一扒他让乔丹KG秒变迷弟合影杀手碾压联搭配
扒一扒|他让乔丹KG秒变迷弟 合影杀手碾压联盟合影杀手 ...
2020-06-01 | 民生杂谈
-
-
保定定州村委吃垮小饭店欠账15年
保定定州:村委吃垮小饭店 欠账15年( 刘鑫 王红翠 报道)家...
2019-12-17 | 民生杂谈
-
-
港南区集中销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涉案价值达
港南区集中销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 涉案价值达35万余元港南区...
2019-12-17 | 民生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