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逍遥不点名不能不问责中华会计校

民生历史  2020-09-19 03:43 字号: 大 中 小

“不点名”不能“不问责”_中华会计校

“不点名”不能“不问责”

10:5 中国证券报·赵志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最近几年来,每到六七月也促使了蛰伏数月的刚需盘在9月加速上市间人们都习惯于等待一年一度“审计风暴”的到来。相比往年,今年“审计风暴”的势头要逊色许多。此前,审计长李金华一句“我得罪的99%以上都是好人”的感慨,也曾引来人们无限猜想,而审计报告的“不点名”更是使很多人颇感失望。有人因此而感叹“审计风暴”威风不再,已是“和风细雨”。

对此,审计署相关人士表示,“不点名”是一种理性的转化,每年刮风暴也不是很好,监督应该走入一个常态,应该制度化、理性化。“审计风暴”充分展现了审计的力度,但审计工作并不一定都要以“风暴”的形式来表现,让审计监督回归理性是必要而及时的,但前提是问责应该成为审计监督的主题。审计署相关人士还指出:虽然审计报告“不点名”,但是通过发布的公告照样可以点名,而且更具体,一个单位一个公告。

事实虽然如此,但是笔者认为,以普通群众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去深入了解针对某一单位的公告,因此即使在“一个单位一个公告”的基础上,依然不妨对一些公众关心的、影响力大的事件集中公开点名。公众关注审计报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借此了解到,有那些部门是在“屡审屡犯”,以及又有那些部门“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而“不点名”无疑隐匿了这些内容,使得公众关注的热情大打折扣,这无形之中也降低了社会监督的威力。

李金华“我得罪的99%以上都是好人”显然是针对并不完善的制度而言,但即使只有1%的“坏人”,也不应该放弃对他们进行点名批评乃”侧重于对违规部门的批评,忽略了对人的追究;而今年的“审计风暴”在强调完善制度的同时,淡化了对部门违规的批评,更没有涉及追究部门负责人的内容。这不能不说是本次“审计风暴”的一大遗憾。

制度确实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部门和个人都可以无视制度的存在,更不意味着不完善的制度将为一切违规行为埋单。“审计年年有,问题年年出”,每年审计出的问题惊人地相似,而某些部门更是“屡审屡犯”年年上榜,其主要负责人难道毫无吗?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追究经济、行政上的漏洞和缺陷之外,好像还没有听过那个被审出问题的人引咎辞职,或是被追究法律。“不点名”之后,这样的追究更加显得遥遥无期。

<99%就被这1%这牛就报废了p>事实上,公众之所以对“审计风暴”寄予很高期望,不仅是希望看到有那些部门存在问题,更渴望看到“问题部门”的负责人因此而承担一种什么样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审计风暴”往年的直言不讳而欢欣鼓舞;同样因为如此,他们又不免对今年的“不点名”颇感失望。原因其实很简单,措词严厉的点名批评之下,某些部门尚且“屡审屡犯”,“不点名”之后,“审计风暴”对他们的威慑力还能剩下多少?

在以往的“审计风暴”中,曾经有人调侃说“审计风暴”只审计不问责,有点“光打雷不下雨”的味道。相比之下,今年的“审计风暴”似乎连“雷声”都有点听不到了,这不免让人对其实际功效产生怀疑。但愿“审计风暴”此次“收声”是为了将审计监督转化为常态,从而酝酿着一场更为猛烈的“问责风暴”,而不是迫于各种外界压力呈现出偃旗息鼓的疲态。这才是此次“不点名”之后,公众所更为关心的内容。

相关热词: 点名 问责


宝宝胀气哭闹
藤黄健骨丸
美容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