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十年合力谋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实现深度转型

民生历史  2020-08-14 14:33 字号: 大 中 小

十年合力谋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实现深度转型

10年前的“5·19”行情,在10年中被纪念了10次。在对“5·19”的10次纪念之间,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5·19”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之处,恐怕就在市场上与下、庙堂与江湖的不能相忘——齐心协力地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并以此求得最大的圆满。

我们纪念“5·19”,并非仅仅纪念那波澜壮阔的行情,而是需要以此作为新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里程中的界石,在两个十年中,窥得共识与合力的价值。

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5·19”以来的十年间,在股指的轮回中,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在监管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和成熟的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基础进一步夯实,书写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自1998年集中统一监管体制建立以来,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证券期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2004年,中国证监会改变跨区域监管体制,实行按行政区域设监管局。同时,开始加强监管局的监管职责,实施“属地监管、职责明确、到人、相互配合”的辖区监管制,并初步建立了与地方政府协作的综合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执法体系逐步完善。中国证监会在各证监局设立了稽查分支机构,2002年增设了专司查处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机构,中国公安部设立证券犯罪侦查局,与中国证监会合署办公,负责侦查证券犯罪。

2007年,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证券执法体制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稽查体制,设立了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首席稽查办公室和稽查总队,增加了各地证监局的稽查力量。从制度上确定了“查、审分离”模式,形成了调查与处罚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集中查处了“银广夏”、“中科创业”、“德隆”等一批大案要案,切实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三公”的市场秩序。

然而,随着全流通市场条件下市场运行机制和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监管制度、监管方式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监管体系将向着多层次监管体系逐步转变。

未来,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组成的立体、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的建设将日趋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也将成为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

资本市场功能深度转型

在财政和银行都比较困难的上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确实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10年前的资本市场,只是一个在筹资方面小有成就的市场,并不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

早期制度设计的局限,已经逐步演变成市场进一步发挥功能的障碍,甚至连筹资功能这个设立市场的初衷,至此也已无法有效发挥——即便在“5·19”行情出现的1999年,全年境内外筹资额也不过944.56亿元。

而2006年以来的三年,年度境内外筹资额分别达到2463.7亿元、8858.71亿元和3852.22亿元,这三年的筹资额,占1999年以来10年筹资总额的61.07%。与此同时,股市流通市值也从1999年的26471.17亿元,迅速发展到2006年的89403.89亿元、2007年的327140.89亿元和2008年的121366.44亿元。

在股权分置这一基础性制度问题得到解决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步丰富和发挥:一方面,上市公司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不断提升。同时,资本市场加速了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集中,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就在昨天,长江电力携1075亿元注资“王者归来”,这种重量级的资产调整,在1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可以为中国企业定出“中国价格”,促进了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估值回归,也引领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在本土的积极实践。

资本市场10年来的发展,也为改革金融体系,丰富居民理财,推动法律、会计制度完善和社保体系建设发挥了相当作用。

资本市场结构深度转型

1999年的股市投资者是不能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来选择投资品种的,正如1999年的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类型选择融资需求。

10年来,虽然“市场”这个提法没有变化,但“市场”的内容却已与彼时判若云泥。如今,创业板基础制度规则已经发布近半,深交所中小企业板运行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50家。截至2008年底,市值10亿元以下的中小上市公司达到393家,适应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要求,适应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正迈出坚实的步伐。

与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产品发展相应,近年来以债券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得到较大发展。以公司债为例,2008年,30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998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3%,是上年的2.43倍。

与此同时,我国推出了PVC、早籼稻、线材和螺纹钢、黄金等期货品种,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也在积极准备之中。

资本市场成为经济晴雨表

在股改之前,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不仅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走势反而与国民经济运行呈现较为显着的负相关。

10年来,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不断提升,金融、制造业、能源、交通、石化等支柱产业市值占比大幅提升,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从1999年的不足25%提高到目前的60%,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和占GDP的比重也从1999年的15%提高到2008年三季度的近43%。

在这种基础上,资本市场初步体现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如果按照6个月的提前量来观察,可以发现2007年上半年股市的一路飙升提前反映了下半年CPI指标的攀升,2007年10月之后,股指进入下行区间,半年后的2008年4月,CPI也进入下行区间。同时,GDP增速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对应企业利润增速增加20个百分点的简单对应关系,也在过去一年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

10年之间,资本市场已经实现了深度转型,由一个主要为国企解困和发展提供服务的筹资市场,转变为为国民经济保增长、调结构、提效率提供服务的资源配置市场;由一个股票独大的股市,转变为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产品、债券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期货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共同组成的资本市场;由单一层次的市场,转变为多层次市场;由出离于宏观经济表现之外的市场,转变为初步具备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市场。

炒股不再是“赚一把就走”

十年之前的“5·19”行情被永远镌刻入中国股市的历史,此后每年的5月19日,这段历史总不可避免地被提及,也在被反省。在股龄十年以上老股民的眼中,如今的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变:“跟庄”这个当年流行的词汇如今被视为杀伤力很强的炸弹;“炒股”不再是单纯“赚一把就走”的工具,而成了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一部分;股民数量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跟庄”越来越不可行

浙江一带的大户张先生在1999年爆发的“5·19”行情当中斩获颇丰,以至于对“5·19”行情中上证综指启动和高峰时的点位记得清清楚楚。他当时全仓杀入了络股东方明珠,15元多的建仓价,到40元附近全部抛出。“当年的股市赚一倍不得了。”张先生感慨地说。

虽然络科技股没有业绩支撑,但鉴于概念炒作和“庄家”拉抬,行情的龙头科技股鸡犬升天,这也是当年的股民热衷于“跟庄”的原因。在分析“庄家”横行的条件时,张先生认为,当时上市公司的盘子太小,流通股的盘子更小,庄家可以收集到90%以上的流通筹码,造成股价一飞冲天。“庄家”吕梁是当时登峰造极的人物,他操纵的中科创业股价从10元起步,一路拉高到84元的天价。

在老股民看来,现在的市场环境当中,“庄家”操纵股市的难度越来越大,“庄家”稍有不慎反而会被深套其中,“跟庄”可能成为杀伤力很强的炸弹。“现在是全流通,筹码不可能如此集中地被收集,比如在庄家将股价拉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上市公司前几位大股东如果抛售手中可流通的股票,股价将被迅速砸下来,搞不好‘庄家’就可能被深套其中,胜算越来越小。”

在当年的“5·19”行情中,“庄家”如鱼得水也与散户主导市场的特征分不开。张先生说,“当年股市中的机构就是证券公司的自营盘和代客理财的盘,散户主导市场,而现在却是机构主导的市场,机构持有股市流通市值的50%以上,机构之间的博弈决定了股价不可能出现特别非理性的情况。”

股票成家庭资产重要部分

在今昔对比中,深圳的老股民罗小姐最感慨的是,股票成了家庭资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年炒股票并没有把股票当成资产,而是当作“赚一把”就走的工具,现在却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罗小姐说:“当年没有把股票当资产的意识,总是想什么时候跟着庄家出货,心里像揣了个兔子。现在不同了,好的股票是家庭安心理财的一部分。”

股票跟随开放式基金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投资的工具。罗小姐回忆说,当年“5·19”行情是封闭式基金唱主角,十几只规模二、三十亿元的封闭式基金对股市行情起到了推动作用,而2006年以来的行情却是开放式基金推动的,一只大的开放式基金规模上百亿元。“老百姓都把基金、股票当成家庭理财的一部分了,才有基金规模比当年近百倍的放大。”

与此同时,股民也呈几何级数的放大。资料显示,1999年末全国A股投资者开户数为4461.75万户,而截至今年5月8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2605.51万户。

同是“5·19” 风景已不同

又逢5月19日。

十年一轮回,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众多利好下,中国股市步入新一轮上升周期。10年的规范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市场结构,都已今非昔比:两市总市值从不足2万亿元增至18万亿元;基金规模从505亿元扩容至1.97万亿元。

十年前的“5·19行情”,形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场巨大波浪,随着清理整顿场外交易市场、开辟券商合法融资渠道、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股市以科技股为引领,爆发了一轮跨世纪的牛市。上证综指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从1047点飙涨至1756点,此后创下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从此,“5·19”这个特殊的日子,成为中国投资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监管水平迈进一大步

“5·19”行情,已经成为中国投资者的群体记忆,其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启示,在时隔十年之后的2009年,依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郭燕玲回忆道,十年前的那波大行情,是在经济低迷、外围政局动荡下产生的,其中的直接诱因是持续的政策利好,间接诱因是全球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此期间,政府持续出台了多项救市政策,其中包括降息、允许三类资金入市场、保险资金间接入市等等,政府对入市资金的开闸,刺激市场信心的快速膨胀。而在资金洪流横溢市场过程中,充满梦幻色彩的络经济无疑成为点燃市场热情的导火索,铸就“5·19”行情鲜明的资金推动和短期暴利特征。

而十年后的2009年,政府对证券市场除了暂停IPO发行外并没有采取更多的利好政策。主要针对当前的内外部需求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振兴规划,意在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转型目标。因此,十年后的“5·19”,应该是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起点,投资者应该关注经济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历史投资机遇。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也表示,相比十年前,如今的监管水平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上证综指从6124点跌到1600多点,如果是放在十年前,大家惟一的期盼就是管理层能出救市政策。但这次管理层并未围绕股市做文章,而是从整个经济大局出发,市场反弹更多的是本身的运行规律发生作用,体现了监管的一大进步,也为2009年股市行情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基础。

市场结构明显改善

除了政策上的变化,经过十年规范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在1999年5月19日到2009年5月18日的十年间,沪深股市的总市值从不足2万亿元增加至18万亿元,跻身世界第三名;1999年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家数为22家,基金规模仅为505亿元,而十年后的今天,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家数已增至61家,基金规模大幅扩容至2万亿元,为十年前的39倍;截至今年4月底,各类机构持股市值占到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57%,而在五年前这一比例不足10%,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郭燕玲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市场结构中,投资者概念已经覆盖了上市公司的大小股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等新的群体,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市场欺诈行为明显降低,同时投资者理性意识的提高使得投资者自身利益的保护能力明显提高。这对改善A股市场内部环境,促进市场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券商的规范程度比十年前有大幅提高。机构投资者也已逐年壮大。伴随可投资的品种越来越多,投资者也开始呈现多元化,比如投资A股的同时也涉足外围市场等。

投资者心态更理性

10年来,每年的“5·19”情结总是挥之不去,而在中国股市步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2009年,广大投资者和证券业对“5·19”怀着特别的感情。

张岚认为,由于“5·19”行情的不可复制性,更多的投资者是将1999年“5·19”行情放在历史中,“可以回味一下,想想当年的辉煌,也想想当年的遗憾。”“投资者对‘5·19’行情挥之不去的情结,同时也揭示了A股市场脆弱的心态。”郭燕玲指出,本应依靠经济发展自身力量而发展的证券市场仍处在襁褓下成长,无法获得自身的发展力量,投资者对政府力量的过度依赖无疑降低了自身免疫力。这种心态显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不相符,因此,十年后的“5·19”应该是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起点。

中原证券张刚认为,十年后再遇“5·19”,市场可能会有一定反应,但投资者的心态会更理性些。

证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在10年前波澜壮阔的“5·19”行情中,上证综指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从1047点飙涨至1756点,此后创下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10年后的2009年,中国股市究竟存在多大的发展空间?

“那时候的股市是沙滩上的大厦,而现在的A股市场是稳扎稳打的从地底建起来的大厦。”英大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当年的市场与现在有本质的区别。1999年的上涨是市场的一个波动,从什么位置上涨最后又跌回原位,市场并没有什么发展。而现在经历过股改,市场上流通股票越来越多,到今年年底将有73.3%的股票全流通,整个市场有了健康、稳定的基础。未来股市向上发展的时间会很长,很多股票将会随着经济的复苏,全流通的实现,使得股市越来越有投资价值。而且,随着市场基础性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被打开。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出的条件基本成熟,市场多层次多品种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越来越明晰。而这些在1999年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谁会成为下一个亮点

络股成为引领当年的“5·19”行情的最大题材。不同于1999年,今年5月19日之前,A股市场已经历了半年多时间的持续反弹,到底什么板块能成为当年的“络股”?

张岚认为,当年络股的效应,不仅让一部分人赚了钱,还让社会大众通过股市了解了络经济巨大的成长性。目前市场热点中很难找到类似当年的“亮点”板块,但也会由于各类经济振兴政策的刺激,而兴起持续不断的主题投资热,并且热点呈现快速切换。在众多主题热点中,张岚尤其看好证券行业,他认为,几乎受益于任何一项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引起的交投活跃,创业板、直投业务、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稳步推进,参股券商的较多上市公司也将因此而受益。李大霄认为,现在尽管热点题材股层出不穷,但是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市值占到了总市值的73.4%,已经成为市场稳定的基础,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偏向于投资蓝筹股。

止汗露能去狐臭吗
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原因
2岁小孩腹泻怎么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