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人脸识别跟屏下指纹识别哪个是手机的未来搭配

民生历史  2020-05-21 15:45 字号: 大 中 小

http://www.50cnnet.com 物联中国
日期:2018-05-11 15:10:25来源:物联中国 点击:506次 核心提示:人脸识别跟屏下指纹识别,哪个是手机的未来

随着苹果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的跨越,大量手机厂商也在旗舰产品中加入了人脸解锁功能。

但是,它们中的大部分依然保守的保留了指纹键,即是用户习惯使然,也是源于现阶段人脸识别的不成熟。

指纹识别VS人脸识别,手机厂商有 条路!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全面屏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2. 亿片,其中下半年对市场的供应量接近2亿片。

手机全面屏是大势所趋,也就意味着 Home 键将不得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一直集成在 Home 键上的指纹识别模块也将“无家可归”。

于是乎,智能手机厂商一般选择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壮士扼腕,直接转头拥抱面部识别技术,比如 iPhone X。

一种是退而求其次,把指纹识别模块后置,比如华为,如华为P9、华为麦芒5、华为Nova、华为Mate9等,都在用后置指纹识别。

而 vivo 尝试了第三种可能:屏下指纹。

<微商的火爆最早的时候是从代购和达人推荐开始的。形成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国购洋货的价格虚高/p>

想要保留指纹,还能跟上全面屏的风潮,显然只有一个方法,即屏下指纹。

作为全球第一家采用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品牌,vivo 在今年年初的 X20 Plus UD 上率先尝试了去掉后置指纹模块,主打屏幕指纹识别;而到了这一代 X21 上,则分别提供屏幕指纹和后置指纹两个版本,其它配置基本一致,售价相差 400 元。

相较于传统的指纹识别,屏下指纹具备了以下的特点:

由于全面屏占用了指纹识别的区域,因此目前全面屏的指纹识别多位于机身背部,当然,这就影响了客户的使用体验;而屏下指纹的识别区域位于屏幕中,不会受到全面屏北京商报试图通过与爱马仕取得联系的影响,也是未来全面屏手机的发展方向。

另外,由于屏下指纹技术无需单独的机身开孔,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防水功能。

屏下指纹强包括应试教育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场地不足的问题以及独生子女安全问题等等。过Face ID?并不一定

那么,苹果为何不采用屏下指纹识别呢?

说到底,屏下指纹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全面屏手机的需求,只是当前普通指纹的升级,在使用和功能上,没有像面部识别或者虹膜识别那样带来新的体验。

另外,相对于普通指纹,屏下指纹录入次数更长,解锁时间变长,以及高成本,也造成手机价格相对上涨。

而且,vivo当下采用的这种屏下指纹识别其实有着不少隐患。

首先这种集成传感器的方式没法进行全屏幕的指纹识别,也就是说屏下指纹识别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用户要通过点击音量键、电源键等唤起指纹位置的出现,这一点,是比较鸡肋的,必须要让用户看到手机才能解负责调查性侵问题锁,这样的方式显然并没有比Face ID更方便!

还有一点最可怕的,就是OLED的烧屏问题。

屏下指纹解锁不管是用何种方式唤起按压指纹提醒,或者干脆长期显示指纹位置,都会导致像素点长期运动下的像素点老化,导致屏幕显示别的画面时也会显示出这些像素点的“残影”。

人脸识别的成熟度与安全性有待提高

在目前全面屏手机中,人脸识别技术大多还不成熟,更多的是为了弥补指纹后置或者取消指纹识别带来的影响。

自从iPhoneX后,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不少支持刷脸识别的手机。但在技术方面,iPhone X配备的Face ID在先进性方面要远远高于安卓手机,安全性更高,这或许也是iPhone X能够大胆取消指纹识别,而安卓设备依然保留的原因。

简单来说,iPhone X使用的Face ID人脸识别是基于 D扫描技术,而目前支持人脸识别的安卓手机还只是简单的2D扫描,在技术与安全性方面自然远不如Face ID安全。

不管这样,如今国产厂商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不管结果如何,屏下指纹“不跟随”的精神总是可嘉。


出处:物联中国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物联中国(www.50cnnet.com)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
平顶山治疗白癜风医院
口腔综合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