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理财

招生诈骗频发大学也要长心眼吧

民生理财  2021-11-30 05:59 字号: 大 中 小

招生诈骗频发 大学也要长心眼

心眼

婚姻是纪录片 大学

摘要:打着名校幌子欺诈事件的频发,实质上揭示了我们大学还没有严格规范办学,没有依法行政,也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教。

近日,20多名学生交15万元 就读 武汉大学四年,临毕业时竟发现自己没有学籍。报警之后,武汉大学宣传部就此问题作了正式回应:这是一起盗用武大名义进行的招生诈骗事件。据最新报道,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排除学校内部员工参与骗局之中。据学生反映,其他学校也有此类情况。

由于该起案件还在调查之中,和武汉大学究竟有没有关系,或者多大程度存在关系,笔者不便贸然揣测。但此类事件不只发生在武汉大学,据爆料,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诈骗,应是不容置疑的。

其实,从报道来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教师或管理人员,只要在招生、军训、教学、住宿等任何一个环节多留个心眼,犯罪分子便很难有可乘之机。那么,盗用名校进行的招生诈骗为何屡屡得逞呢?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家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花点钱,找找关系,就能够上名校。名校光环,让家长和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力。犯罪分子正是深谙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才钻了空子。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作为家长,应该负主要。不仅给武汉大学等高校蒙上了 不白之冤 ,也枉费了孩子四年的宝贵时光。

笔者以为,家长固然要负主要,但大学的管理也并非没有问题。从近几年发生的类似案例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极个别的内部人员为了牟取一己之私,利用岗位之便或借熟悉学校情况之机,直接进行权钱交易,或者伙同诈骗招生;二是许多高校开展的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络教育,也给了违法分子犯罪的空间。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相关高校都脱不了干系。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大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问题,才会导致一起又一起的骗局和悲剧发生。试想,如果在招生报名的时候,大学严格把关,那些学生也很难混进学校;如果在培养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或教师多一份警惕,也不至于等这些孩子到了大四才发现诈骗事件。

当前,我们教育领域提倡的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其本质就是要规范办学行为,按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招生、培养和就业。笔者以为,打着名校幌子欺诈事件的频发,实质上揭示了我们的大学还没有严格规范办学,没有依法行政,也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教。

基于此,笔者认为,防止招生欺骗,除了对家长、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外,根本上还是要高校真正落实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一是要在思想上加强认识,认真对待高考招生,对违法违纪的学校内部人员实行 零容忍 ,一旦发现相关人员涉及或介入招生诈骗,坚决清除出学校教职工队伍,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二是提高学校行政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除了严格禁止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外,认真履职,决不给违法人员以任何可乘之机;三是加强问责力度,建立多方监管防范机制。通过大学纪检部门定期检查、设立投诉渠道以及开放媒体络等方式,让招生诈骗行为无立足之地。

总之,面对借重点大学之名的招生欺诈,高校只有从源头上构筑 防火墙 ,在过程中搭建 立体 ,才能把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消弭于无形。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讨论发生在名校的招生欺诈现象时,也要关注普通院校的招生状况,最大程度确保所有高校招生都能在阳光下进行。

(作者姜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长沙医院妇科治疗哪家好
南昌白癜病医院
太原宫颈糜烂治疗费用多少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