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理财

内涝频发呼唤城市留白物业

民生理财  2021-11-29 05:51 字号: 大 中 小

发现目标后 内涝频发呼唤城市“留白”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分散性强降雨。暴雨之后,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城市内涝、滑坡、山洪等险情。 在家里 看海 喜提 内陆海景房 等络调侃的背后,警醒城市管理者必须做好城市汛期安全的考题。

一场暴雨,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的下水道,还有管理者的规划能力,更检验出城市与自然相处的水平。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很多,既有极端天气的原因,也有应急措施不足、排水管不发达等原因,但根本还在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忽略了对 城市病 的预防。事实证明,人口过快集聚,高楼、马路、水泥地不断扩张,虽然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忽视疏浚天然排涝系统的建设,终究会给生活添堵。

城市是个有机体,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应该追寻的方向。如果走反了,就可能 一损俱损 。上世纪90年代初,某市水域约占全市面积的25%,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各类水体不断被填塞,湖泊的 蓄水池 功能日益弱化。一入汛期,内涝频频,年年 看海 。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协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善待土地,能否科学规划、节制开发、有序用地。

破解城市内涝难题,政府一直在努力。夯实主体,住建部从去年开始公布全国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及重要易涝点整治人名单,将汛期安全落到项目、岗位、人员,纳入考核,一竿子插到底;分次分批建立海绵城市试点,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试点以来,30个试点城市内涝发生率显著降低,130多个城市地区相继加入海绵城市改造的行列。从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效来看,只要政府和社会携手并进,目标取向与问题导向双向并行,市民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就会不断改善,城市与水就会更加和谐。

城市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面对内涝时,拥有更多空间和能力。更长远地看,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变泄为蓄,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化害为利?是否可把硬化的河堤恢复成自然河道,用土地、草地让硬化的地面透气?如此 留白 ,可能会牺牲部分商业利益,却会让市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实质上是城市发展理念更新的体现。为城市 留白 不仅体现审美品位,而且关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者不妨细细考量,怎么才能做好这道民生考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黄山白斑疯医院
南昌治疗卵巢炎哪家好
大庆好医院牛皮癣
推荐资讯